十四億,軍士死者四百餘人。更封新豐縣侯,邑萬戶。熲行軍仁愛,士卒疾病者,親自瞻省,手為裡創。在邊十餘年,未嘗一日蓐寢。'一'與將士同苦,故皆樂為死戰。
注'一'郭璞曰:“蓐,席也。”言身不自安。
三年春,徵還京師,將秦胡步騎五萬餘人,及汗血千里馬,生口萬餘人。詔遣大鴻臚持節慰勞於鎬。'一'軍至,拜侍中。轉執金吾河南尹。有盜發馮貴人頉,坐左轉諫議大夫,再遷司隸校尉。
注'一'鎬,水名,在今長安縣西。
熲曲意宦官,故得保其富貴,遂黨中常侍王甫,枉誅中常侍鄭颯、董騰等,增封四千戶,並前萬四千戶。
明年,伐李鹹為太尉,其冬病罷,復為司隸校尉。數歲,轉潁川太守,徵拜太中大夫。
光和二年,復代橋玄為太尉。在位月餘,會日食自劾,有司舉奏,詔收印綬,詣廷尉。時司隸校尉陽球奏誅王甫,並及熲,就獄中詰責之,遂飲鴆死,家屬徙邊。後中常侍呂強上疏,追訟熲功,靈帝詔熲妻子還本郡。
初,熲與皇甫威明、張然明,並知名顯達,京師稱為“涼州三明”雲。
贊曰:山西多猛,“三明”儷蹤。'一'戎驂糾結,塵斥河、潼。'二'規、奐審策,亟遏囂兇。文會志比,更相為容。段追兩狄,束馬縣鋒。紛紜騰突,谷靜山空。
注'一'儷,偶也。前書班固曰:“秦漢以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若白起、王翦、李廣、辛慶忌之流,皆山西人也。
注'二'潼,谷名。谷有水,曰潼水,即潼關。
校勘記
二一二九頁七行規乃上疏求乞自暛按:殿本無“乞”字,王先謙謂無“乞”字是。
二一三一頁一行流血丹野殿本“丹”作“川”,校補引錢大昭說,謂閩本作“川”。
按:集解引周壽昌說,謂丹野猶赤地也,本書公孫瓚傳有“流血丹水”語,與此同,作“丹”為是。
二一三一頁五行言國家不妄有曪貶進退校補謂案文“妄”當作“聞”。
二一三二頁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