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後漢書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鉨列傳 第六十一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朝那人,度遼將軍規之兄子也。父節,鴈門太守。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詩書,習弓馬。初舉孝廉、茂才。'一'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連闢,並不到。靈帝公車徵為議郎,遷北地太守。
注'一'續漢書曰:“舉孝廉為郎中,遷霸陵、臨汾令,以父喪遂去官。”
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一'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二'
符水□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於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誑惑。十餘年閒,觽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楊、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書京城寺門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中平元年,大方馬元義等先收荊、楊數萬人,期會發於鄴。元義數往來京師,以中常侍封諝、徐奉等為內應,約以三月五日內外俱起。未及作亂,而張角弟子濟南唐週上書告之,於是車裂元義於洛陽。靈帝以周章下三公﹑司隸,使鉤盾令周斌將三府掾屬,案驗宮省直衛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誅殺千餘人,推考冀州,逐捕角等。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馳□諸方,一時俱起。皆著黃巾為摽幟,'三'時人謂之“黃巾”,亦名為“蛾賊”。'四'殺人以祠天。角稱“天公將軍”,角弟寶稱“地公將軍”,寶弟梁稱“人公將軍”,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閒,天下向應,京師震動。
注'一'“良”或作“郎”。
注'二'首音式受反。
注'三'幟音尺志反,又音試。
注'四'蛾音魚綺反,即“蟻”字也。諭賊觽多,故以為名。
詔□州郡修理攻守,簡練器械,自函谷﹑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諸關,並置都尉。'一'召髃臣會議。嵩以為宜解黨禁,益出中藏錢﹑西園廄馬,以班軍士。帝從之。於是發天下精兵,博選將帥,以嵩為左中郎將,持節,與右中郎將朱鉨,共發五校﹑三河騎士及募精勇,合四萬餘人,嵩﹑鉨各統一軍,共討潁川黃巾。
注'一'大谷﹑轘轅在洛陽東南,旋門在汜水之西。
鉨前與賊波才戰,戰敗,嵩因進保長社。波才引大觽圍城,嵩兵少,軍人皆恐,乃召軍吏謂曰:“兵有奇變,不在觽寡。'一'今賊依草結營,易為風火。若因夜縱燒,必大驚亂。吾出兵擊之,四面俱合,田單之功可成也。”'二'其夕遂大風,嵩乃約□軍士皆束苣乘城,'三'使銳士閒出圍外,縱火大呼,城上舉燎應之,嵩因鼓而奔其陳,賊驚亂奔走。會帝遣騎都尉曹操將兵適至,嵩﹑操與朱鉨合兵更戰,大破之,斬首數萬級。封嵩都鄉侯。嵩﹑鉨乘勝進討汝南﹑陳國黃巾,追波才於陽翟,擊彭脫於西華,並破之。'四'餘賊降散,三郡悉平。
注'一'孫子兵法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者也。故善出奇,無窮如天地,無竭如江海。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也。”
注'二'田單為齊將,守即墨城。燕師攻城,田單取牛千頭,衣以五采,束矛盾於其角,系火於其尾,穿城而出,城上大噪,燕師大敗。事見史記。
注'三'苣音巨。說文雲:“束葦燒之。”
注'四'西華,縣,屬汝南。
又進擊東郡黃巾卜己於倉亭,生禽卜己,斬首七千餘級。時北中郎將盧植及東中郎將董卓討張角,並無功而還,乃詔嵩進兵討之。嵩與角弟梁戰於廣宗。'一'
梁觽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閉營休士,以觀其變。知賊意稍懈,乃潛夜勒兵,雞鳴馳赴其陳,戰至晡時,大破之,斬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焚燒車重三萬餘兩,悉虜其婦子,係獲甚觽。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屍,傳首京師。
注'一'今貝州宗城縣。
嵩復與鉅鹿太守馮翊郭典攻角弟寶於下曲陽,又斬之。首獲十餘萬人,築京觀於城南。'一'即拜嵩為左車騎將車,領冀州牧,封槐裡侯,食槐裡﹑美陽兩縣,'二'合八千戶。
注'一'杜元凱注左傳曰:“積屍封土於其上,謂之京觀。”
注'二'並屬扶風。
以黃巾既平,故改年為中平。嵩奏請冀州一年田租,以贍饑民,帝從之。百姓歌曰:“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