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部分(1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公亦各以為盡己所能,謂之確論。(出《唐會要》)

唐朝貞觀六年,皇帝設宴招待文武百官。他對王圭說:“你善於識別鑑定人才的優點和缺點,尤其擅長髮表議論,從房玄齡開始,你逐個評價一下。再說一說你自己同他們相比較怎麼樣?”王圭回答說:“勤勤懇懇地為國家服務,能做到的就不遺餘力地去做,我不如房玄齡。文武兼備,出朝能當將軍,入朝可以作宰相,我不如李靖。陳述奏報得詳細明白,將皇帝的命令向下宣告,將下面的意見向皇帝報告,我不如彥博。處理複雜繁瑣的事物,我不如戴胄。直言規勸,及時指出皇帝的失誤,我不如魏徵。至於揭發批評醜惡行為。提倡表揚善良正義的事物,我同各位比較也稍勝一籌。”太宗皇帝非常贊同他的議論。大臣們也認為他說出了自己的長處,是正確的評價。

王師旦

貞觀十九年,考功員外郎王師旦知舉,考張昌齡、王公瑾策下。太宗嘆曰:“二人鹹有詞華。”對曰:“體性輕薄,文絕浮豔,必不成令器。臣不上拔者,恐變陛下風雅。”帝以為名言。後如其言也。(出《譚賓錄》)

唐朝貞觀十九年,考功員外郎王師旦主持考核推薦舉子,考核完張昌齡和王公瑾的政事、經義和文章以後,太宗皇帝感嘆著說:“兩個人的對答和文章都很有文采。”王師旦說:“體態性格輕浮淺薄,語言文章詞藻華麗,必然不會成為優秀的人才。我不向上推薦,恐會改變皇帝文章教化的風氣。”皇帝認為他說得正確,後來的情況果然和王師旦所說的一樣。

楊素

封德彝之少也,僕射楊素見而奇之,遂妻以侄女。常撫座曰:“封郎必居此坐。”後討遼東,封公船沒,眾皆謂死。楊素曰:“封郎當得僕射,此必未死。”使人求之。公抱得一板,沒於大海中,力盡欲放之,忽憶楊公之言,復勉力持之,胸前為板所摩擊,肉破至骨。

眾接救得之。後果官至僕射。(出《定命錄》)

封德彝少年的時候,僕射楊素見了非常驚奇,於是將侄女嫁給他。楊素經常拍著自己的座椅說:“封德彝將來必然坐上這個座位。”後來征討遼東,封德彝所乘坐的船沉沒了,眾人都認為他已經死了。楊素說:“封德彝將來要當僕射,這次一定沒死。”派人去尋找。封德彝抱著一塊木板,落在大海中,力氣用盡了想要放棄木板,忽然想起了楊素說過的話,於是又用力勉強堅持著。胸前被木板撞擊摩擦得皮肉破爛,已經見到了骨頭,眾人去接應將他救了上來,後來果然當上了僕射。

王義方

員半千本名餘慶,師事王義方。義方重之。嘗謂曰:“五百年一賢,足下當之矣。”因改名半千。(出《譚賓錄》)

員半千原名叫員餘慶,在王義方手下做事,王義方很器重他,曾經說過:“五百年出一名德才兼備的賢士,你當之無愧。”於是改名為半千。

選將

李績每臨陣選將,必相有福祿者而後遣之。人問其故。對曰:“薄命之人,不足與成功名。”君子以為知言。(出《譚賓錄》)

李績每當臨打仗之前選擇上陣或出征的將官,必然挑選面相有福的人然後再派遣出去。

人們問他什麼原因,他說:“命薄的人不會有成功的希望和聲名。”有學識的人認為這是一句有見識的話。

英公

高宗時,蠻群聚為寇。討之輒不利,乃以徐敬業為刺史。彼州發卒郊迎,敬業盡放令還,單騎至府。賊聞新刺史至。皆繕理以待,敬業一無所問。處分他事畢,方曰:“賊皆安在?”曰:“在南岸。”乃從一二佐吏而往。觀者莫不駭愕。賊初持兵覘望,及見舡中無所有,乃更閉營藏隱,敬業直入其營內,告雲:“國家知汝等為貪吏所苦,非有他惡,可悉歸田,後去者為賊。”唯召其魁首,責以不早降,各杖數十而遣之。境內肅然。其祖英公聞之,壯其膽略。曰:“吾不辦此。然破家者,必此兒也。”(出《國史異纂》)

唐高宗的時候,南方的少數民族聚眾為寇,多次派兵討伐不能成功,於是朝廷派徐敬業去做刺史,並叫州府來兵馬到城外接應。徐敬業傳去命令叫士兵們回去,自己單人匹馬來到州府。賊兵聽說新刺史到了,全都嚴陣以待。徐敬業一句也不問敵兵的情況,處理完其他事情以後才說:“賊兵在什麼地方?”回答說在南岸。徐敬業便叫一兩名參謀人員陪同前往,觀看的人沒有不驚奇害怕的。賊兵一開始準備隊伍觀望等待,等待看清徐敬業的船上沒有兵馬時,便關上營門隱藏起來。徐敬業直接闖入敵人營內,告訴賊兵說:“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