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恨我缺少二王的章法,只恨二王缺少我的章法。”
庾杲之
齊武帝嘗謂群臣曰:“我後當何諡?”莫有對者。王儉因目庾杲之對。果之曰:“陛下壽比南山,與日月齊明,千載之後,豈是臣子輕所度量。”時人稱其辯答。(出《談藪》)
齊武帝曾經對眾位大臣說:“我死以後,會給我追加個什麼諡號?”沒有人能回答。王儉用目光示意庾杲之回答,庾杲之說:“皇帝陛下壽比南山,像日月一樣長久放射光輝,千年以後的事情,哪裡是我們現在作臣子的所能猜測和確定的。”當時的人們都稱讚他有辯解應答的才能。
王儉
齊王儉字仲寶,金紫僧綽之子,侍中曇首之孫。少孤,幼有珪璋器,四五歲,與凡童有異。常為五言詩曰:“稷契匡虞夏,伊呂翼商周。撫己愧前哲,襝衽歸山丘。”故論者以宰相許之。後為吏部尚書,有客姓譚詣儉求官。儉曰:“齊桓滅譚,那得有汝。”答曰:“譚子奔莒,所以有僕。”儉賞之。帝常幸樂遊宴,群臣奉樂。帝曰:“好音樂,孰與朕同?”
對曰:“沐浴皇風,並沾比屋。亦既在齊,不知肉味。”帝稱善。儉嘗集才學之士,累物而麗之,謂之麗事,麗事自此始也。諸客皆窮,唯廬江何憲為勝,乃賞以五色花簟白團扇。憲坐簟執扇,意氣自得。秣陵令王摛後至,操筆便成,事既煥美,詞復華麗,摛乃命左右抽簟掣扇,登車而去。儉笑曰:“所謂大力負之而趨。”(出《談藪》)
齊朝的王儉字叫仲寶,是二品大官王僧綽的兒子,侍中王曇首的孫子。他從小喪父,年幼的時候就品行端正,四五歲的時候,就和一般的兒童不一樣。他曾經作了一首詩說:“稷契匡虞夏,伊呂翼商周。撫己愧前哲。襝衽歸山丘。”議論評價的人都說他能當上宰相。後來當上了吏部尚書。有一個姓譚的人來找他謀求官職,他說:“齊桓公消滅了譚國,怎麼還會有你?”那人回答說:“譚國的子孫投奔了莒國,所以還會有我。”王儉表示讚賞。皇帝經常遊玩設宴,讓大臣們奉獻演奏樂曲助興。有一次皇帝說:“喜歡音樂,誰和我一樣?”
王儉回答:“沐浴皇風,並沾比屋。亦既在齊,不知肉味。”皇帝認為回答的很好。王儉曾經召集有才學的人,指定事物,作詩讚美,叫作“麗事”,麗事就是從此開始的。一次大家都沒詞了,只有廬江的何憲最後得勝。王儉便獎賞他一塊五色的花席子和一把白團扇。何憲坐在席子上,手裡拿著扇子,十分得意。這時秣陵縣令王摛來晚了,他一到立刻抓起筆,一揮而就,描寫的事物美好,詞句也華麗。王摛命令左右隨行的人員上前抽出花席,搶下扇子,上車而去。王儉笑著說:“這真是力氣大,拿了就走啊!”
周顒
汝南周顒隱居鐘山,長齋蔬食。王儉謂之曰:“卿在山中,何所啗食?”答曰:“赤米白鹽,綠葵紫蓼。”又曰:“菜何者最美?”顒曰:“春初早韭,秋暮晚菘。”顒歷中書侍郎。(出《談藪》)
汝南的周顒隱居在鐘山,長期只吃素食及蔬菜。王儉問他:“你在山裡,吃什麼東西?”周顒回答說:“紅米白鹽,綠葵紫蓼。”王儉又問“什麼菜最好吃?”周顒回答:“初春韭菜,晚秋白菜。”周顒曾經當過中書侍郎。
王融
魏使宋弁至,敕王融兼主客郎中。融問弁曰:“秦西冀北,實多駿驥,而彼所獻,乃駑駘之不若,求名檢事,殊為未知。且將信誓有時而爽,而駉駉牧馬,或未能嗣。”弁曰:“不容虛為之名,當是不習水土。”融曰:“周穆馬跡,遍周天下,若騏驥之性,因地而遷,則造父之策,有時而躓。”弁曰:“卿何勤勤於千里?”融曰:“卿國既名其優劣,卿以相訪,若於千里必至,聖主將駕之鼓車。”弁不能答。(出《談藪》)
魏國的使臣宋弁來了,南齊王命令王融兼任主客郎中。王融問宋弁說:“秦西冀北一帶,有很多牧民,而你所進獻的馬匹,連劣馬都不如。如果核查清楚,結果恐怕難以預料。
況且你們早就立下了表示忠誠的誓言,為什麼沒有飼養和挑選肥壯的駿馬呢?“宋弁說:”不要隨便說不好,可能是因為水土不服。“王融說:”周穆王騎馬巡遊的蹤跡遍佈天下,如果好馬的性格隨著地點而改變,那麼造父馴養馬的技術也會失敗。“宋弁說:”你為什麼不斷地講述馬的事情?“王融說:”你們國家既然知道優劣,我簡單地瞭解一下,如果真送來了千里馬,我們南齊王將用來拉車。“宋弁無法回答。
李膺
梁李膺有才辯。武帝謂之曰:“今之李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