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部分(1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

賈逵 李百藥 王勃 元嘉 毛俊男 蘇頲 劉晏 林傑 高定 李德裕

白居易 崔鉉 李琪 劉神童 路德延 韋莊

賈 逵

漢賈逵五歲,神明過人。其姐韓瑤之婦,瑤無嗣,而婦亦以貞明見稱。聞鄰里諸生讀書,日抱逵隔籬而聽,賈逵靜聽無言,姐以為喜。年十歲,乃闇誦六經。姐謂逵曰:“吾家窮困,不曾有學者入門。汝安知天下有三墳五典,而誦無遺句邪?”逵曰:憶姐昔抱逵往籬下,聽鄰家讀書,今萬不失一。乃剝庭中桑皮以為牒。或題於扉屏。且誦且記。期年,經史遍通。門徒來學,不遠萬里,或襁負子孫,舍於門側,皆口受經文。贈獻者積廩盈倉。或雲:賈逵非力耕所得,誦經口倦,世為舌耕。(出《王子年拾遺記》)

漢朝的賈逵五歲的時候就聰明過人。他的姐姐是韓瑤的妻子。韓瑤沒有兒子。逵的姐姐以貞節賢明出名。她聽到鄰居家的孩子們讀書,便每天抱著賈逵隔著籬笆聽。賈逵靜靜地聽別人讀書,一句話也不說,姐姐很高興。賈逵十六歲的時候,就會背誦詩書禮易春秋“六經”。姐姐對他說:“我們家很貧窮。從來沒有過學者上門,你是怎麼知道天下有‘三墳五典’等書籍,並且背誦得一句不差的?”賈逵說:“當初姐姐抱我在籬笆下聽鄰居家孩子讀書,我便記住了,所以如今全都能一句不差的背誦下來。”賈逵剝下院子裡桑樹的皮當作紙張,或者將字寫在門扇或牆壁上,一年以後便把各種經典著作和歷史書籍全都讀了一遍。這時各地的學生不遠萬里來向他拜師學習,還有的人揹著子孫來送給他教育。他認真地教這些學生讀書,學生及家長所贈送的錢物和糧食裝滿了倉庫。人們說:“賈逵不是用力氣耕田種地來取得收穫,而是用嘴講授經史,一輩子用舌頭耕種。”

李百藥

唐李百藥七歲能屬文。齊中書舍人陸琇,常遇其父德林宴集。有說徐陵文者雲:刈琅邪之稻。坐客並稱無其事。百藥進曰:“傳稱禹阝人籍稻,注云。禹阝國在琅邪開陽縣。”人皆驚喜雲:此兒即神童。百藥幼多疾,祖母以百藥為名。名臣之子,才行相繼,四海名流,莫不宗仰。藻思沉鬱,尤長五言。雖樵童牧豎,亦皆吟諷。及懸車告老。怡然自得,穿地築山,文酒譚賓,以盡平生之志,年八十五。先是和太宗帝京篇,手詔曰:“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壯?何齒之宿而意之新乎?”子安期,永徽末遷中書舍人,三代皆掌制誥。安期孫義仲又為中書。(出《譚賓錄》)

唐朝的李百藥七歲就會寫文章。他的文章和中書舍人陸琇齊名。有一次他的父親設宴請客,有人談論起徐陵的文章,說到其中的一句:“收割琅邪的稻穀”。在座的人都不理解,說沒有這一回事。李百藥在旁邊說:“《春秋》記載。禹阝國曾耕種稻穀,禹阝國在琅邪開陽縣境內。”大家都驚喜地說:“這個孩子真是神童啊!”李百藥從小多病,祖母給他起名叫“百藥”。他是名臣的後代。繼承了先輩的才能和品德,四海之內的著名人士沒有不佩服他的。他文章寫得既華美又深刻,尤其擅長寫五言詩。不論是砍柴的孩子,還是放牛的兒童,他都讚美歌頌。他告老還鄉以後,更加怡然自得,砍柴耕種,宴請朋友,談論詩文,盡情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活了八十五歲,從前因為奉和太宗帝的詩篇。大宗皇帝在寫給他的親筆信中說:“你為什麼身體老了,而才能和智慧仍以壯年;為什麼牙齒舊了,而文章和思想富有新意?”李百藥的兒子李安期,永徵末年被任命為中書舍人,三代人全都負責起草管理皇帝的詔書。李安期的孫子李義仲又成為中書舍人。

王勃

王勃字子安,六歲能屬文。清才浚發,構思無滯。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會府帥宴於滕王閣。時帥府有婿善為文章,帥欲誇之賓友,乃宿構滕王閣序,俟賓合而出之,為若即席而就者。既會,帥果授箋諸客,諸客辭。次至勃,勃輒受。帥既拂其意,怒其不讓,乃使人伺其下筆。初報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帥曰:“此亦老生常談耳。”次曰:“星分翼軫,地接銜廬。”帥沈吟移晷。又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帥曰:“斯不朽矣。”(出《摭言》)

王勃的字叫子安,六歲能寫文章,並且文思敏捷,構思巧妙,他十三歲的時候去江西看望父親,出席府帥在滕王閣舉行的宴會。府帥的女婿文章寫得很好,府帥想要在賓客面前誇耀。他叫女婿預先構思了“滕王閣序”,準備等到賓客聚會時再當眾寫出來,說成是即席而作的。到了宴會上,府帥果然分發紙張給各位賓客,大家都推辭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