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兩難的境地。王琳與法和運籌謀略,一戰而殲滅了他們。巫峽附近的山裡有許多毒蟲猛獸,法和教給將士如何防範,他們便不再遭受咬傷中螫的痛苦。他讓兵士在江湖岸邊駐紮,說這裡能夠避免殺害生靈,有人想要撲殺生靈也得不到它們。他又告誡將士禁止隨意撲殺,如有偷著撲殺的,半夜猛獸必來咬他吃他。有個弟子砍掉蛇的腦袋玩耍,召來見法和時,法和說:“你為什麼殺蛇?”說著指給這個人看,這個人便見蛇的腦袋咬住自己的褲襠不放。又有個人拿牛試刀的鋒利與否,一刀下去牛頭被砍斷了,來見法和時,法和說:“有一頭斷了腦袋的牛,十分著急地向你索求它的命。你如果不為它作功德祈禱謝罪,一月之內必有報應降臨。”那個人不相信,幾天之後果然死了。法和的話,大多數應驗了。元帝任命法和為郢州刺史,法和並不在皇帝面前稱臣,在他的公文和印鑑上他自稱居士。後來又自稱司徒,元帝跟僕射王褒說:“我從未有意任用陸法和為三公,他卻以三公自稱,這是怎麼回事?”王褒說:“他既然以道術自命,可能這是他的先見。”元帝說:“法和的功業確實比較重。”於是就拜他為司徒。之後,他大量聚集兵船,準備襲擊襄陽而挺進武關。元帝派人制止他,法和便把全部兵權交出來,對使者說:“法和是求道的人,對佛道天王尚不希求,豈能把人主的位子放在眼裡,我只因與君主有香火的緣分才來援救他罷了。現在既然被他懷疑,這番功業是肯定成就不了了。”於是,他就擺上供品,都是薄薄的大蒸餅。等到西魏舉兵討伐梁國時,法和急忙趕赴江陵,元帝派人擋住他說:“這次自能破賊,你只要鎮守郢州就行,不用你出動了。”法和便返回郢州,用白色堊粉塗刷城門,身穿白色粗布大衫和褲子,斜繫著頭巾,腰上束著大麻繩,坐在葦蓆上,過了整整一天才脫掉這身打扮,後來聽說梁國滅亡了,他又把前面穿過的那套凶服拿出來穿上,接受人們的弔喪。梁人進入西魏時,果然看到當初法和所擺放的大包餅。
王梵志
王梵志,衛州黎陽人也。黎陽城東十五里,有王德祖,當隋文帝時,家有林檎樹,生癭大如鬥,經三年朽爛,德祖見之,乃剖其皮,遂見一孩兒抱胎,而德祖收養之。至七歲,能語,曰:“誰人育我,復何姓名?”德祖具以實語之,因名曰林木梵天(明抄本因名曰林木梵天句作因曰雙木曰梵名曰梵天),後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詩示人,甚有羲旨。(出史遺,明抄本作出《逸史》)
王梵志是衛州黎陽人。在黎陽城東面十五里處有個人叫王德祖,隋文帝在位時,他家裡有棵林檎樹,樹上生了個斗大的瘤子,過了三年腐爛了,德祖看見後便剖開這個瘤子的外皮,看到裡面有個胎兒,便把他收養了起來。這個小孩長到七歲時,會說話了,他說:“誰生養了我,叫什麼名字?”德祖便將他的身世如實跟他說了,於是起名叫林木梵天,後來改叫梵志。他說:“王家養育了我,我就姓王吧。”梵志作詩給別人看,詩寫得很有義理和旨趣。
王守一
唐貞觀初,洛城有一布衣,自稱終南山人,姓王名守一,常負一大壺賣藥。人有求買之不得者,病必死,或急趁無疾人授與之者,其人旬日後必染沉痛也。柳信者,世居洛陽,家累千金,唯有一子。既冠後,忽於眉頭上生一肉塊。歷使療之,不能除去,及聞此布衣,遂躬自禱請,既至其家,乃出其子以示之。布衣先焚香,命酒脯,猶若祭祝,後方於壺中探一丸藥,嚼傅肉塊,復請具樽俎。須臾間,肉塊破,有小蛇一條突出在地,約長五寸,五色爛然,漸漸長及一丈已來。其布衣乃盡飲其酒,叱蛇一聲,其蛇騰起,雲霧昏暗。布衣忻然乘蛇而去,不知所在。(出《大唐奇事》)
唐朝貞觀初年,洛陽城有個平民百姓叫王守一,自稱是終南山人,經常揹著個大壺賣藥,有人求他買藥買不到的,必然病重而死;如果他急忙趕著沒病的人送給他藥,這人十天後必定染上重病。有個叫柳信的,祖祖輩輩住在洛陽,他家有萬貫財產,卻只有一個兒子。
兒子成年後,忽然在眉頭生出個肉塊。多次讓人治療,肉塊也不能除掉,聽說有這麼個王守一,他便親自登門祈求,請到家裡後,便叫出兒子讓他看。王守一先點上香,叫人擺上酒餚果脯,就像祭奠什麼一樣,然後才從藥壺裡取出一丸藥。用嘴嚼一嚼攤敷在肉塊上,又叫擺上酒肉筵席。不多時,肉塊破了,有一條小蛇露出來掉在地上,長約五寸,五彩斑斕,漸漸長到一丈左右長。王守一把筵席上擺的酒喝光了,對著蛇呵叱一聲,那條蛇便騰空躍起,頓見雲露繚繞天色昏暗。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