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時,其家有六歲兒見之,指語祖母曰:“阿爺飛上天,婆為見否?”世光後復與天人十餘,俱還其家,徘徊而去。每來必見簪帢,去必露髻,信問之,答曰:“天上有冠,不著此也。”後乃著(“此也後乃著”五字據《法苑珠林》五補。)天冠與群天人鼓琴行歌,徑上母堂,信問何用屢來,曰:“我來,欲使汝輩知罪福也,亦兼娛樂阿母。”琴音清妙,不類凡聲,家人悉聞之,然其聲如隔壁障,不得親察也,唯信聞之獨分明焉。有頃去,信自送,見世光入一黑門,尋即出來,謂信曰:“舅在此日見搒撻,楚痛難勝,省視還也,舅坐犯殺罪,故受此報。可告舅母,會僧轉經,當稍免脫。”舅即輕(“輕”字據明抄本補。)車將軍。(出《冥祥記》)
晉朝的史世光是襄陽人。咸和八年,在武昌死去,七天後,沙門支法山轉讀小品般若經,疲勞而剛躺下,就聽見靈座上有人的聲音。史家的婢女張信,看見世光在靈座上,穿的衣服都和平時的一樣,對張信說:“我本應當下地獄,支和尚為我轉讀佛經,曇護、曇堅接我到第七梵天快樂處了。”護、堅都是山上的已死沙彌。以後支法山又去,為世光詠誦大品般若經,世光又來在靈座上。世光活著的時候,用兩幡供奉,當時在寺中,就呼喚張信拿幡送我。張信說:“是。”說完就死了。張信拿著幡,一齊向西北飛上一座青山,象琉璃色。
到了山頂,看見天門,世光於是自己拿著幡,讓張信回去,給他一青香,象巴豆一樣,說:“把這個給支和尚。”張信還沒回去,就遠遠看見世光一直進入天門。張信又從原道返回。
一會兒就復活了,再也看不見手中的香了,幡還在原來的寺中。世光與張信去的時候,他家有個六歲的兒童看見了他們,指著告訴祖母說:“阿爺飛上天去了,婆婆看見了沒有?”世光又和天上的十幾個人,一齊回到他家,徘徊而去,每次來一定看見插簪戴帽,去時一定露出髮髻。張信問他,答道:“天上有帽子,不戴這個。”然後就戴著天冠和一群天上人彈琴作歌,一直登上他母親住的屋子。張信問他為什麼多次回來。世光說:“我來,是想使你們知道罪福,也使我母親快樂。”琴音清妙,不象凡間的聲音,家人都能聽到,然而那個琴聲象在隔壁似的,不能親眼看到,只有張信聽到的十分分明。過了一會離去了,張信自送,看見世光進入一個黑門,不一會就出來了,對張信說:“舅舅在這裡每天被拷打,痛苦難忍,我才省視回來,舅舅犯的殺人的罪,所以受到這種報應。可告訴舅母,請和尚為他誦經,能稍加免脫。”其舅就是輕車將軍。
董 吉
董吉,於潛人也,奉法三世,至吉尤精進,恆齋戒誦首楞嚴經。村中有病,輒請吉誦經,所救多愈。同縣何晃亦奉法,卒得山毒之病困,(困原作“因”,據明抄本改。)晃兄惶遽,馳往請吉。董何二舍,相去六七十里,復隔大溪,五月中大雨,晃兄初渡時,水尚未至,吉與期設中食後,比往而山水暴漲不復可涉,吉不能泅,遲迴嘆息良久。吉既信直,必欲赴期,乃測然發心,自誓曰:“吾救人苦急,不計軀命,冀如來大士,當照乃誠。”便脫衣,以囊經戴置頭上,徑入水中,量其深淺,乃應至吉頸,及渡,才至膝耳。既得上岸,失囊經,甚悲恨,尋至晃家,三禮懺悔,流涕自責,俯仰之間,便見經囊在高座上,吉悲喜取看,浥浥如有溼氣,開囊視經,尚燥如故。於是村人一時奉法。吉家西北,有山高險,中多妖魅,犯害居民。吉以經戒之力,欲降伏之。于山際四五畝地,手伐林木,構造小屋,安設高座,轉首楞嚴經百餘日,寂然無妖,民害稍止。後有數人至,與吉言語良久。吉思惟非於潛人,窮山幽絕,何因而來,疑是鬼神,乃謂之曰:“諸君得無是此中鬼耶?”答曰:“是也。聞君德行清肅,故來相觀,並請一事,想必見聽。吾世有此山,遊居所託,君既來止,慮相犯冒,恆懷不安。今欲更作界分,當殺樹為斷。”吉曰:“僕貪此寂靜,讀誦經典,不相干犯,方喜為此,願見祐助。”鬼答曰:“亦復憑君,不侵克也。”言畢而去。經宿,所芟地四際之外,樹皆枯死,如焚焉。(出《冥祥記》)
董吉是於潛人,三代信奉佛法,到了吉則更加精心勤奮,常常齋戒誦讀首楞嚴經。村中有病人,總是請吉誦經,大多能痊癒。同縣人何晃也信奉佛法,最後得了山毒病而痛苦。何晃的哥哥惶恐,急忙去請吉。董、何兩家相距六七十里,又隔著大河。五月中下大雨,晃兄剛渡河時,山水還沒有到,吉答應他吃了午飯後再走,等到去而山水暴漲不可以過去,吉不能泅渡,遲疑嘆息了好久。吉守信正直,一定要按時到達,於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