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仙,將永遠沉淪於濁穢之世,不能飛舉昇天。我請您明白地賜教,來救我經久難愈之病,我永久不忘您的大恩。”少玄說:“我留詩一首,把它留贈給您。我們上界天人的文字,都是雲龍篆字,下界的人見到它,或損或益,也沒有領會它的,我當拿筆把它記錄下來。”她留下的詞句是:“得之一元,匪受自天。太上之真,無上之仙。光含影藏,形於自然。真安匪求,神之久留。淑美其真,體性剛柔。丹霄碧虛,上聖之儔。百歲之後,空餘墳丘。”盧陲拜了又拜,接過了她的題辭,但不明白詞句的內容,就跪下請求她講解貫通,來為他指明。少玄說:“您對於道還沒有熟習,上仙的詩句,昭明須有一定時間。到了景申年間,遇到琅琊先生,他能通曉其意,那時給您解開疑團,才能見到天路。沒明白之前這段時間,您只應保藏它。”話說完,少玄就死了。過了九日安葬時,抬起棺材好象是空棺,就開啟棺材察看,才發現少玄只留下衣服,象蟬蛻皮那樣走了。少玄在孃家住了十八年,在閩中住了三年,回到洛陽二年,在人間二十三年。後來,盧陲和崔恭都保藏她留下的詩,遇到儒家道家估計應當通曉的人就拿給他們看,但一直沒人明白。到了景申年間,有個九疑道士叫王方古,他的祖先是琅琊人。他遊華山回來,途中在陝郡停留,當時盧陲也在陝郡路過,因為談詩飲酒晚上聊天,談論到神仙的事。當時聚會中的人都重道崇德,各自搜求那些奇異的事。殿中侍御史郭固、左拾遺齊推、右司馬韋宗卿、王建都與崔恭有舊交,就向盧陲細問少玄的事情。盧陲掉下了眼淚,為他的妻子所留的詩根本沒人明白而感到憾恨。王方古請他把那詩句拿出來,吟詠了一會兒,就懂得了那首詩的意思。他嘆息說:“太無之化,金華大仙,也有傳給後學的嗎?”這時座中之客都敬聽其辭,王方古一句一句地解釋,流暢得像穿珠一般,一共說了幾千言,才盡解其意。於是命盧陲執筆,把王先生解釋的話全部寫下來,題目叫作《少玄玄珠心鏡》。好道之人,家裡大都收藏它。
妙 女
唐貞元元年五月,宣州旌德縣崔氏婢,名妙女,年可十三四。夕汲庭中,忽見一僧,以錫杖連擊三下,驚怖而倒,便言心痛。須臾迷亂,針灸莫能知。數日稍間,而吐痢不息。及瘥,不復食,食輒嘔吐,唯餌蜀葵花及鹽茶。既而清瘦爽徹,顏色鮮華,方說初迷亂之際,見一人引乘白霧,至一處,宮殿甚嚴,悉如釋門西方部。其中天仙,多是妙女之族。言本是提頭賴吒天王小女,為洩天門間事,故謫墮人間,已兩生矣。賴吒王姓韋名寬,弟大,號上尊。夫人姓李,號善倫。東王公是其季父,名括,第八。妙女自稱小娘,言父與姻族同遊世間尋索,今於此方得見。前所見僧打腰上,慾女吐瀉藏中穢惡俗氣,然後得昇天。天上居處華盛,各有姻戚及奴婢,與人間不殊。所使奴名群角,婢名金霄、偏條(條字原闕,據明鈔本補)、鳳樓。其前生有一子,名遙,見並依然相識。昨來之日,於金橋上與兒別,賦詩,唯記兩句曰:“手攀橋柱立,滴淚天河滿。”時自吟詠,悲不自勝。如此五六日病臥,敘先世事。一旦,忽言上尊及阿母並諸天仙及僕隸等,悉來參謝,即託靈而言曰:“小女愚昧,落在人間,久蒙存恤,相媿無極。”其家初甚驚惶,良久乃相與問答,仙者悉憑之敘言。又曰:“暫借小女子之宅,與世人言語。”其上尊語,即是丈夫聲氣;善倫阿母語,即是婦人聲,各變其語。如此或來或往,日月漸久,談諧戲謔,一如平人。每來即香氣滿室,有時酒氣,有時蓮花香氣。後妙女本狀如故。忽一日,妙女吟唱。是時晴朗,空中忽有片雲如席,徘徊其上。俄而云中有笙聲,聲調清鏘。舉家仰聽,感動精神。妙女呼大郎復唱,其聲轉厲。妙女謳歌,神色自若,音韻奇妙清暢不可言。又曲名《桑柳條》。又言阿母適在雲中。
如此竟日方散。旬時,忽言:“家中二人慾有腫疾,吾代其患之。”數日後,妙女果背上肋下,各染一腫,並大如杯,楚痛異常。經日,其主母見此痛苦,令求免之,妙女遂冥冥如臥。忽語令添香,於鐘樓上呼天仙懺念,其聲清亮,悉與西方相應。如此移時,醒悟腫消,須臾平復。後有一婢卒染病甚困,妙女曰:“我為爾白大郎請兵救。”女即如睡狀。須臾卻醒,言兵已到,急令灑掃,添香靜室,遂起支分兵馬,匹配幾人於某處檢校,幾人於病人身上束縛邪鬼。其婢即瘥如故,言見兵馬形像,如壁畫神王,頭上著胡帽子,悉金鈿也。其家小女子見,良久乃滅。大將軍姓許名光,小將曰陳萬。每呼之驅使,部位甚多,來往如風雨聲。更旬時,忽言織女欲嫁,須往看之。又睡醒而說:“婚嫁禮一如人間。”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