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2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是繁華舉盛的家族。楊收在少年的時候,在廬山讀書。一天他觀賞風景來到一個遊人走不到的隱蔽之處,遇到一個道士對他說:“你如果學道,就有成仙的緣分,如果一定要當官,能夠做到最大的官,但是最終有禍。能跟我學道嗎?”楊收遲疑了一下,但還是堅定了進取做官的決心。他忽視了道人的話,後來雖然當了宰相,但是最後遭罪死在南荒。

鄭朗

長慶中,青龍寺僧善知人之術。知名之士,靡不造焉。進士鄭朗特謁,了不與語。及放榜,朗首登第焉。朗未之信也。累日,內索重試,朗果落。後卻謁青龍僧,怡然相接,禮過前時。朗詰之:僧曰:“前時以朗君無名,若中第,卻不嘉。自此位極人臣。”其後果歷臺鉉。(出《感定錄》)

唐穆宗長慶年間,青龍寺的和尚精通預測人命運的法術,有名的人物沒有不去拜訪的。

進士鄭朗特意去拜會,和尚不同他說話。等到發榜,鄭朗名列第一。鄭朗不太相信,過了幾天,朝廷組織複試,鄭果然沒有考中。鄭朗又去拜見青龍寺和尚,和尚熱情接待,遠遠超過上次。鄭朗詢問原因,和尚說:“上一次,您沒有名氣,如果真的中了榜,反而不好。從此以後你可以當到最大的官。”後來果然成為支撐國家社稷的輔政大臣。

段文昌

故西川節帥段文昌,字景初。父鍔,為支江宰,後任江陵令。文昌少好蜀文。長自渚宮,困於塵土,客遊成都,謁韋南康皋。皋與奏釋褐。道不甚行,每以事業自負。與遊皆高士之名(原本“名”在“士”上,據明抄本改。疑當作“高名之士”)。遂去南康之府。金吾將軍裴邠之鎮梁川,闢為從事,轉假廷評。裴公府罷,因抵興元之西四十里,有驛曰鵠鳴,濱漢江,前倚巴山。有清僧依其隈,不知何許人也,常嘿其詞。忽復一言,未嘗不中。

公有府遊,聞清僧之異,徑詣清公求宿,願知前去之事。自夕達旦,曾無詞。忽問蜀中聞極盛旌旆而至者誰?公曰:“豈非高崇文乎?”對曰:“非也,更言之。”公曰:“代崇文者,武黃門也。”清曰:“十九郎不日即為此人,更盛更盛。”公尋徵之,便曰:“害風妄語,阿師不知。”因大笑而已。由是頗亦自負。戶部員外韋處厚,出開州刺史。段公時任都官員外,判鹽鐵案。公送出都門,處厚素深於釋氏,洎到鵠鳴,失訪之,清喜而迎處厚。處厚因問還期,曰:“一年半歲,一年半歲。”又問終止何官?對曰:“宰相,須江邊得。”

又問終止何處?僧遂不答。又問段十九郎何如?答曰:“已說矣,近也近也。”及處厚之歸朝,正三歲,重言一年半歲之驗。長慶初,段公自相位節制西川,果符清師之言。處厚唯不喻江邊得宰相,廣求智者解焉。或有旁徵義者,謂處厚必除淅西夏口,從是而入拜相。及文宗皇帝踐詐自江邸,首命處厚為相。至是方驗。與鄒平公同發帥修清公塔,因刻石記其事焉。又趙宗儒節制興元日,問其移動。遂命紙作兩句詩云:“梨花初發杏花初,甸邑南來慶有餘。”宗儒遂考之。清公但云:“害風阿師取次語。”明年二月,除檢校右(“右”字原本作“太后”,按《唐書》一百五十八“鄭餘慶傳”。元和九年拜檢校右僕射兼興元尹)僕射。鄭餘慶代其位。(出《定命錄》)

原來的西川節度使段文昌,字景初,他父親叫段鍔,是支江縣宰,後來任江陵縣令。段文昌少年時喜愛蜀地文化,他出生在湖北江陵,生活在平民百姓之中。後來去成都,拜見韋南的康皋,皋為他謀求官職,沒有成功。他很為自己的才學而自負,交往的都是有才學的名士。後來他又去了南康府,金吾將軍裴邠之鎮守梁川,聘任他為從事,推薦他參加朝廷對人才的審查錄用。裴邠之調離後,他到興元以西四十里,有個驛站叫鵠鳴,這裡前面是漢江,後面是巴山。有個叫清的和尚在山上修行,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他常常感嘆一聲,忽然說出一句預言,沒有不應驗的。段文昌在官府裡時,就曾經聽說過他的名聲,便到他這裡住宿,想請教以後的事情,他們從晚上談到早晨,清忽然問段文昌說:“蜀中旌旗招展,隆重而來的人是誰?”段文昌說:“那是高崇文吧!”清說:“不是,你再說一個。”段文昌說:“代替高崇文的是武黃門。”清說:“十九郎你過不了幾天就和此人一樣,比他更為顯赫。”段文昌詢問原因,清卻說:“瘋顛胡說罷了。”於是兩個人大笑,從此段文昌非常自負。戶部官員韋處厚出任開州刺史,這時段文昌任都官員外,在審理私販鹽鐵的案件,特意將韋處厚送出官署大門。韋處厚精通佛學,來到鵠鳴請教和尚清,清高興地迎接韋處厚。韋處厚問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