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部分(3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接弓弩之斷絃者。百斷百續,乃織為羅縠。累月而成,裁之為幔。內外視之,飄飄如煙氣輕動,而房內自涼。時權尚在軍旅,常以此幔自隨,以為徵幕。舒之則廣縱數丈,卷之則可內於枕中。時人謂之“絲絕”。故吳有三絕,四海無儔其妙。後有貪寵求媚者,言夫人多耀於人主,因而致退黜。雖見疑墜,猶存錄其巧工。及吳亡,不知所在。(出王子年《拾遺記》)

吳主孫權的一位夫人趙氏,是趙達的妹妹,擅長繪畫。她的畫精巧美妙,沒有第二個人可以達到她的水平。趙夫人能在手指中間,用彩絲織成雲龍、虯鳳圖案的錦,大的一尺多,小的見方只有一寸,宮中稱為“機絕”。孫權常常慨嘆沒能剷除魏、蜀兩國,在行軍打仗的空閒時間裡,很想得到一位擅長繪畫的人,能繪製出一幅有山川、地貌,供行軍佈陣用的影象來,趙達就把他的妹妹進獻給孫權做了夫人。孫權讓她繪製全國江湖、四方山嶽的形勢圖,夫人說:“丹青的顏色,很容易退掉,不可能長久儲存,我能刺繡。”於是,趙夫人把所有國家都繡在一塊帛上,上面還繡著五嶽、河海、城市及行軍佈陣的圖案,然後把它獻給了孫權。當時的人稱它為“針絕”。雖然有用棘刺木刻的木猴、有公輸班造雲梯,有製作精美的風箏,但是沒有比它更珍稀瑰麗的。孫權住在昭陽宮,忍受不了夏天的炎熱,就捲起了紫綃幔帳,趙夫人看見後,說:“這還不夠寶貴的。”孫權讓夫人說明是什麼意思,趙夫人回答說:“我要絞盡腦汁想出個好辦法,讓帷幔放下來時,清風也能吹進去,從外面看並沒有什麼遮擋、障礙,各位侍者也感到很涼爽,飄飄然彷彿駕御著輕風一路行走一般。”孫權說很好。於是趙夫人剖開發絲,然後用神膠把它們粘接起來。神膠出產在鬱夷國,是用來粘接弓弩斷絃的,不論斷成多少段用神膠都能把它接上,特別有神效。趙夫人就用這經過剖制、粘接起的髮絲織成縐紗。幾個月後完工,裁剪縫製成帷幔。無論是從裡、還是從外面看它,都象煙氣似的輕輕飄動,而且房間裡自然變得清幽涼爽。當時,孫權還親自帶兵行軍打仗,常把這幅帷幔帶在身邊,做為行軍的幕帳。這幅帷幔舒展開時長寬好幾丈,捲起來可以放在枕頭裡面。這時人稱它做“絲絕”。所以吳有三絕。四海之內再沒有第二種同它們一樣絕妙的稀世珍寶了。後來有為求受到寵幸而諂媚的人,誣諂她說,趙夫人總愛在大王面前炫耀自己。因而招到禍患被廢除。趙氏雖然因被懷疑,而失去了人主夫人的地位,但是做為技藝高超的工匠,她被載錄在史書上,流芳千古。東吳滅亡時,不知她在什麼地方。

區 純

大興中,衡陽區純作鼠市。四方丈餘,開四門,門有木人。縱四五鼠於中,欲出門,木人輒以椎椎之。(出《晉陽秋》)

晉元帝大興年間,衡陽的區純做了一個飼養老鼠的遊戲器具。它四周長有一丈多,開四個門,每個門前有一個小木人。裡面放進四、五隻老鼠,老鼠要出門,木人用槌槌老鼠。

水芝欹器

西魏文帝造二欹器。其一為二仙人,共持一缽,同處一盤。蓋有山,山有香氣。別有一仙人持一金瓶,以臨器上,以水灌山。則出於瓶而注於器,煙氣通發山中,謂之“仙人欹器”也。其一為二荷,同處一盤,相去盈尺。中有芙蓉,下垂器上,以水注芙蓉而盈於器。

又為鳧雁蟾蜍以飾之,謂之“水芝欹器”。二盤各有一床一缽,缽圓而床方。中有人焉,言三才之象也。器如觥形,滿則平。溢則傾。置之前殿,以警滿盈焉。(原缺出處,明抄本作出《三國典略》)

北朝時,西魏文帝造了兩個欹器,(按祭器的一種)。其中一個是,兩個仙人共拿一個缽,同在一個盤中。盤中有山,山散發著香氣。另有個仙人手中拿著一隻金瓶,站在欹器上居高臨下,用水澆山,水從瓶中流出,注入器內,煙氣佈滿山中,稱為“仙人欹器”。另一個是兩朵荷花同在一個盤中,相距一尺多遠,中間有芙蓉,往下垂落到欹器上,把水灌進芙蓉裡而流滿欹器。又用野鴨、大雁、蟾蜍圖案做為裝飾,叫它做“水芝欹器”。二盤中各有一床,一缽。缽是圓形的,床是方形的,中間有人,說是天才、地才、人才的象徵。欹器形狀象裝酒的觥,裝滿水時呈水平狀態,水溢位來時就傾斜。把它放在宮中的前殿,用它來警示滿與盈。

蘭陵王

北齊蘭陵王有巧思,為舞鬍子。王意欲所勸,鬍子則捧盞以揖之。人莫知其所由也。

(出《朝野僉載》)

北齊的蘭陵王有奇巧的構思,製做了跳舞的胡人男子。蘭陵王心中想要勸誰喝酒,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