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部分(3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萬仞”字。一有“萬仞師”出焉。(出《朝野僉載》)

西晉末年,有個旌陽縣令叫許遜,在豫章西山得道。江中有蛟蜃興妖作怪為害百姓,許遜潛入江水中,揮劍斬殺了這隻蛟蜃,後來就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過了一會兒,漁人打魚網上來一塊石頭,很能鳴響,敲擊它,發出的鳴聲幾十裡以內都能聽得到。到了唐朝,趙王任洪州刺史時,將這塊石頭擊破,得寶劍一雙。看看寶劍上的銘文,一隻上刻有“許旌陽”

三個字,一隻上刻有“萬仞”二字,那隻刻有“萬仞師”的劍流傳於世。

陶貞白

梁陶貞白所著《太清經》,一名《劍經》。凡學道術者,皆須有好劍鏡隨身。又說。干將、莫耶劍,皆以銅鑄,非鐵也。(出《尚書故實》)

又貞白隱居貝都山中,嘗畜二刀,一名善勝,一名寶勝。往往飛去,人望之,如二條青蛇。本傳具載。(出《芝田錄》)

梁朝陶貞白著有《太清經》一書,還有一名叫《劍經》。上面說:“凡是學道術的人,都必須備有寶劍、寶鏡隨身帶著。”又說:“干將、莫耶兩柄名劍,都是用青銅鑄造的,不是用鐵鑄造的。”

又:陶貞白隱居在貝都山中,曾經有兩把刀,一把叫“善勝”,一把叫“寶勝”。這兩把刀,常常能自行飛去,人們看見它們飛走的樣子,象是兩條青蛇。《本傳》上有這件事情的記載。

張祖宅

唐乾封年中,有人於鎮州東野外,見二白兔。捕之,忽卻入地,絕跡不見。乃於入處掘之,才三尺許,獲銅劍一雙,古制殊妙。於時長史張祖宅以聞。(出《朝野僉載》)

唐高宗乾封年間,有人在鎮州東郊的野外,看見兩隻白兔,想捉到它們。忽然這兩隻白兔鑽入地裡不見了。這個人在白兔鑽入地裡的地方挖掘查詢,才挖進去三尺多深,得到銅劍一雙,是古劍,作工異常特殊精妙。這件事情,當時是在長史張祖家聽到的。

唐 儀

唐上元年中,令九品以上,佩刀礪等袋。彩帨為魚形。結帛作之。取魚之象,(明抄本“之象”作“眾鯉”)強之兆也。至天后朝乃絕。景雲之後,又復前飾。(出《朝野僉載》)

唐高中上元年間,朝廷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員,必須佩帶裝有刀、礪石等的飾袋。飾袋的作法是“先在彩帕上繪出魚形,再用絲線繡出真色的圖案,縫製成袋,象魚的樣子,兆示強盛。”到武則天臨朝執政時,才杜絕佩帶這種魚袋。到睿宗景雲年間,又恢復了這種佩飾。

唐中宗

唐中宗令揚州造方丈鏡。鑄銅為桂樹,金花銀葉。帝每常騎馬自照,人馬並在鏡中。

(出《朝野僉載》)

唐中宗命令揚州的地方官吏給他製作一面一丈見方的鏡

子。在銅鏡上鑄出桂樹,再鑲嵌金花銀葉。中宗常常騎馬照這面巨鏡,人馬都可以照進鏡子裡。

宋青春

唐開元中,河西騎將宋青春驍果暴戾,為眾所推。西戎嘗歲犯邊境,青春每臨陣,必獨運劍大呼,執馘而旋,未嘗中鋒鏑。西戎憚之,一軍鹹賴焉。後吐蕃大北,獲生口數千。軍(軍原作裡,據明抄本改。)帥令譯問衣大蟲皮者,爾何不能害之。答曰:“但見青龍突陣而來,兵仞所及,若叩銅鐵,以為神助將軍也。”青春乃知劍之靈。青春死後,劍為瓜州刺史季廣琛所得。或風雨後,迸光出室,環燭方丈。哥舒翰鎮西涼,知之。求易以他寶,廣琛不與。因贈之詩曰:“刻舟尋已化,彈鋏未酧恩。”(出《酉陽雜俎》)

唐玄宗開元年間,河西騎將宋青春驍悍暴戾,手下的將士非常推崇他。西戎(按:古代稱西部邊疆的少數民族為“西戎”。)常年侵犯邊鏡,宋青春每次與入侵者接戰,必定是一個人手揮寶劍大聲吼叫著衝入敵軍,割下被他殺死的敵軍將士的左耳凱旋而歸,從未中過敵軍的刀、箭。西戎軍都懼怕他。我方全軍也都仰仗著他擊退入侵的敵軍。後來,前來進犯的吐蕃軍被打得大敗,俘虜數千人。我軍統帥讓翻譯問一個穿虎皮衣裳的敵軍俘虜:“你們為什麼不能傷害我方的宋將軍呢?”這個俘虜回答說:“每次宋將軍臨陣,都見到一條青龍突陣而來。宋將軍手中的那把利劍,所到之處象接撞銅鐵似的,我們手中的兵器紛紛被它砍斷。我們都認為他是有神力相助的將軍啊!”到這時,宋青春才知道他用的是把通靈寶劍。

宋青春死後,這把寶劍落入瓜州刺史季廣琛手中。有時在風雨過後,這把寶劍會自行迸發出光芒,照耀周圍一丈遠的地方。哥舒翰鎮守西涼時,得知這把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