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得等我問問泰山府君。”隨即,劉仁軌讓他把泰山府君喊來。喊了好久,泰山府君到了,在庭下拜謁,行大禮。李播說:“唐朝皇帝想去你那裡祭天地,怎麼樣?”府君回答說:“應該祭的,六十年之後,還得祭祀一次。”李播向他揖拜而別。當時劉仁軌在李播身旁站著,只見那府君連著瞅了他幾眼。李播見狀,急忙又把府君喊了回來,說:“這位是當朝的宰相,他不認識府君你,不要見怪。”
府君出門之後,李播對劉仁軌說:“府君有點責怪你沒有向他揖拜,並讓手下人記下了你的名字,我擔心影響祭祀天地那樣的大德之事,所以把他喊回來囑咐了他幾句。”劉仁軌聽罷惶恐不安,流了好長時間的汗。李播說:“我已經跟他說好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了。”之後不久,高宗順利地登上泰山,祭祀天地。
狄仁傑
高宗時,狄仁傑為監察御史。江嶺神祠,焚燒略盡。至端州。有蠻神,仁杰欲燒之。使人入廟者立死。仁杰募能焚之者,賞錢百千。時有二人出應募。仁杰問往復何用,人云:“願得敕牒。”仁杰以牒與之。其人持往,至廟,便雲有敕,因開牒以入,宣之。神不復動,遂焚燬之。其後仁杰還至汴州,遇見鬼者曰:“侍御後有一蠻神。雲被焚舍,常欲報復。”仁杰問:“事竟如何?”見鬼者(見字者字原缺。據明抄本補。)雲:“侍御方須臺輔,還有鬼神二十餘人隨從。彼亦何所能為?久之,其神還嶺南矣。”(出《廣異記》)
唐高宗時,狄仁傑任監察御史,江畔嶺上一帶的廟宇,幾乎被他燒光了。一次,他來到端州,見這裡有座蠻神廟,便想燒燬它。然而,派去的人剛一進廟就死了。狄仁傑懸賞一百千錢,招募能燒燬此廟之人。當時,有兩個人前來應招。狄仁傑問他們來回都需要什麼,回答說:“想用一下皇帝給你的命令書。”狄仁傑把命令書交給他們。他們二人拿著它,來到廟門口,便說有命令書,並將其開啟走了進去,當即宣讀起來。那神一動不動,整個廟隨即被燒燬了。後來,狄仁傑回到汴州,遇到一個看見鬼的人對他說:“在你的身後有一個蠻神,說他的房舍被燒了,常常想尋機報復。”狄仁傑問:“事情後來怎麼樣?”那位看見鬼的人說:“侍御方須臺輔,所以還有二十多個鬼神跟隨著你,他也沒有別的辦法。時間長了,那些鬼神就都回到嶺南去了。”
王萬徹
武太后暮年,宮人多死,一月之間,已數百人。太后乃召役鬼者王萬徹,使祝宮中。徹奏曰:“天皇以陛下久臨萬國,神靈不樂,以致是也。”太后曰:“可奈何?”徹曰:“臣能禳之。”乃施席於殿前,持刀噀水,四向而咒。有頃曰:“皇帝至。”徹乃廷詰帝曰:“天道有去就,時運有廢興。昔皇帝佐陛下,母臨四海,大弘姜嫄、文母之化,遂見推載,萬國歸心。此天意,非人事也。陛下聖靈在天,幽明理隔,何至不識機會,損害生人,若此之酷哉?”帝乃空中謂之曰:“殆非我意,此王后訴冤得申耳。何止後宮,將不利於君。”
太后及左右了了聞之,太后默然改容,乃命撤席。明年而五王援立中宗,遷太后於上陽宮,以幽崩。(出《廣異記》)
武則天晚年的時候,宮中有許多人莫名其妙地死去,一個月之內,死了好幾百人。武則天把巫師王萬徹召來,讓他在宮中仔細勘察了一番。王萬徹奏報說:“天皇認為你統治大唐的時間太長了,神靈們不高興,所以才出現這種事情。”武則天說:“這如何是好?”王萬徹說:“我能設法消除災禍。”於是在殿前鋪好席子,舉著刀噴上水,向四周念著咒語。過了一會兒,王萬徹說皇帝到了,當即就在殿前盤問起皇帝來,說道:“天道有去有來,時運有廢有興。當年皇帝輔佐太后陛下,使她統治四海,大力弘揚周族始祖后稷之母姜嫄、文母等人,改變人心風俗,她漸漸受到擁戴,各個小國也歸須於大唐,這是天意,不是人的意志所能左右的。如今,皇帝陛下的聖靈已經昇天,陰間和人世的事理是不相通的,你怎麼能不顧際遇時會,傷害活人,且如此之殘酷呢?”皇帝就在空中對王萬徹說:“這大概不是我的本意,這是死去的王皇后在訴屈申冤呵。何止是後宮死幾個人呢,這將大大不利於當朝的君主呵。”武則天和手下人聽得清清楚楚,她沉默無語,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便令人把席子撤掉。第二年,在五位王子的支援下,中宗登基,武則天遷居到上陽宮內,在這裡被軟禁而死。
太學鄭生
垂拱中,駕在上陽宮。太學進士鄭生晨發銅駝裡,乘曉月,度洛橋。下有哭聲甚哀,生即下馬察之。見一豔女,翳然蒙袂曰:“孤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