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部分(3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使婢站在他左右,對媒婆說,“我有事出去一趟,馬上就回來,”說罷竟和兩個使女一齊騰空而去。媒婆大驚失色,張老太太說,“我女兒暫時上天去一會兒有點事,你別擔心,快坐。”有一頓飯工夫張氏女就回來了,微有醉意地說,“幾位神仙請我喝酒,我說媒婆在家,再三推辭才得脫身。”媒婆更加嚇得說不出話了。一個多月後,張氏女又請媒婆去,說老太太病重,等媒婆趕到,老太太已死,就幫忙料理喪事,葬在楊子縣北的徐氏村裡,張氏全家都參加了葬禮。徐氏有個十幾歲的女兒,張氏女愛撫地說,“這女孩命相好,將來是淮北一名武將的妻子,你們要好好待他。”葬禮之後,張氏女又送給媒婆很多禮品,然後全家都往南遷走了,也不知遷到什麼地方,婚事竟也沒有成。媒婆回來後,再去找張家的府宅,只有幾間很普通的房子。問村裡的人,都說張氏女住在這裡很久了,傳說那是已故張司空的房子,但究竟是怎麼回事到底也沒弄清。十年後,廣陵戰亂,吳延瑫的弟弟也回了建業,倒也沒出什麼事。

淫 祠餘光祠

漢靈帝初平三年,起裸遊館。盛夏避暑,長夜飲宴醉,迷於天曉。內官以巨燭投於殿下,帝乃覺悟。及董卓破京師,(明抄本破京師作毀長安。)焚其館宇。至魏鹹熙中,其投燭之所,冥夜有光如星。時人以為神光,於此立室,名曰“餘光祠,”以祈福。至明帝末,稍除焉。(出《拾遺記》)

漢靈帝初平三年。靈帝蓋了個“裸遊館”用作盛夏避暑。靈帝整夜的飲酒作樂,天亮了還不知道。宮廷的內侍把一個大蜡燭扔在殿下,才把靈帝驚醒。後來董卓攻破京都,燒了靈帝的館舍。到魏鹹熙年間,當年扔蠟燭的地方深夜有閃閃的光亮,人們說是神光,就在那裡蓋了個祠,名叫“餘光祠”,以祈禱降福。到明帝末年,才漸漸不供這座祠廟了。

鮔父廟

會稽石亭埭,有大楓樹,其中朽空。每雨,水輒滿。有估客攜生鮔至此,輒放一頭於朽樹中。村民見之,以魚鮔非樹中之物,鹹神之。乃依樹起室,宰牲祭祀,未嘗虛日,目為鮔父廟。有禱請及穢慢,則禍福立至。後估客復至,大笑,乃求鮔臛食之,其神遂絕。(出劉敬叔《異苑》)

會稽縣石亭埭,有棵大楓樹,樹身已經朽空了。每到下雨,樹身中就灌滿了水。有一個商人帶著一些鮔魚路過這裡,就把一隻活魚放進樹洞裡的水中。村民們發現了魚,認為魚絕對不能是在樹裡生長的,都認為這是神,就挨著樹修了座廟,並宰牲獻祭,天天不斷,把這廟叫“鮔父廟”,說是對魚神敬奉能得福,不敬就生禍。後來,那個當初放魚的商人又路過這裡,見此情景哈哈大笑,並把樹洞裡的魚取出來作成魚羹吃了,從此人們才不再進這座假廟了。

鮑 君

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設繩,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覺,有行人見之,因竊取獐去,猶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鮑魚,乃以一頭置罝中而去。本主來,於罝中得鮑魚,怪之以為神,不敢持歸。於是村裡因共而置屋立廟,號為鮑君。後轉多奉之者,丹楹藻梲,鐘鼓不絕。病或有偶愈者,則謂有神。行道經過,莫不至祠焉。積七八年,鮑魚主後行過廟下,問其故。人具為說。乃曰:“此是我鮑魚耳,何神之有?”於是乃息。(出《抱朴子》)

從前汝南有個人在田野裡設下了繩網想捕獲獵禽獸。一天,網裡套住了一頭獐子,本主沒發現,一個過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過路人想想覺得太不夠意思,就把帶著的鮑魚放一隻在網裡。本主來後看見了鮑魚,驚怪地認為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莊裡的人們知道後就在得魚的地方建了個祠廟,叫“鮑君”神,傳說開來,祭祀的人很多。廟的柱子漆成紅色,屋樑也畫了花紋,日日鐘鼓聲不斷。有病的人求鮑神後偶然好了,就更說這神特別靈,走路人過廟門也都進去祈禱。七八年後,那個當初往網裡放鮑魚的人經過祠廟,問是怎麼回事,村人就如實告訴了他。這人說,“這是我放在網裡的鮑魚呀!”從此人們才不再敬奉“鮑君”了。

張 助

南頓人張助者,耕于田中。種禾,見一李核,乃掘取之,以溼土封其根,置空桑中,遂忘取之。助後作遠職,不在。其後裡中人見桑中忽生李,謂之神。有病目痛者,蔭息此桑下,因祝之,言“李君能令我目愈者,謝一豚。”其目偶愈,便殺豚祭之。傳者過差,便言此樹能令盲者得視。遠近翕然,互來請福。其下常車馬填溢,酒肉滂沱。如此數年,張助罷職來還,見之,乃曰:“此是我昔所置李核耳,何有神乎?”乃斫去。(出《風俗通》。明抄本做出《抱朴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