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丈多高,拉弓搭箭地射向自己,旋即卻不見了。於是,蕭惠明的背部就長出個癰疽,十天後就死了。
柳 積
柳積,字德封。勤苦為學,夜燃木葉以代燈。中夕,聞窗外有呼聲,積出見之,有五六人。各負一囊,傾於屋下,如榆莢。語曰:“與君為書糧,勿憂業不成。”明日視之,皆漢古錢,計得百二十千。乃終其業。宋明帝時,官至太子舍人。(出《獨異志》)
柳積字德封,學習起來十分勤奮、刻苦,晚上讀書時點燃樹枝樹葉照亮。一天半夜,他聽見窗外有呼喊聲,便出門望去,只見有五六個人,各背來一個口袋,把裡面的東西倒在了屋簷下,像榆樹錢兒。那些人對柳積說:“這些東西送給你,就算給你的糧食;不必擔心學業不成。”第二天早晨一看,全是漢代的古錢幣,合如今一百二十千錢。柳積有了這些錢,終於完成學業。南朝宋明帝時,他的職位升到太子舍人。
趙文昭
宋文帝元嘉三年八月,吳郡趙文昭,字子業,為東宮侍講。宅在清溪橋北,與吏部尚書王叔卿,隔牆南北。嘗秋夜,對月臨溪,唱《烏棲》之詞,意旨閒怨。忽有一女子,衣青羅之衣,絕美,雲:“王尚書小娘子,欲來訪君”。文昭問其所以,答曰:“小娘子聞君歌詠,有怨曠之心,著清涼之恨,故來願薦枕蓆。”言訖而至,姿容絕世。文昭迷誤恍惚,盡忘他志,乃揖而歸。從容密室,命酒陳筵,遞相歌送,然後就寢。至曉請去,女解金纓留別,文昭答琉璃盞。後數夜,文昭思之不已。偶遊清溪神廟,忽見所與琉璃盞,在神女之後,及顧其神,與畫侍女,並是同宿者。(出《八朝窮怪錄》)
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八月,吳郡的趙文昭,字子業,為太子當侍講。他的家住在清溪橋北,與吏部尚書王叔卿家僅隔一道牆,成南北鄰居。有一個深秋之夜,趙文昭對月臨溪,唱《烏棲曲》,音旨顯得寂寞幽怨。忽然,有一個穿著青絲衣的小女子走了過來。十分美麗,她對趙文昭說:“王尚書的小娘子,想來看一看你。”趙文昭問其緣故,她回答說:“小娘子聽你詠唱的聲音,就知道你的內心曠涼而悽苦,有怨也有恨……因此,想來侍寢於你。”
她剛說完,那位小娘子就到了。她姿容蓋世,使趙文昭被迷得神情恍惚,把別的一切全忘了。他向小娘子拱手行禮,並從容地把她帶回家中密室。然後,他讓人擺上酒席,一邊飲酒一邊對唱,當夜便睡在一起。到天亮之後,小娘子與他辭別,並解下自己的金纓帶留作紀念。趙文昭回贈她一隻琉璃杯。之後一連數夜,趙文昭思念不已。一天,他偶然遊經清溪神廟,忽然發現他的那隻琉璃杯在神女像的身後放著。他走過去仔細觀察那神像與畫上的侍女,原來正是那天侍寢的主僕二人。
河 伯
餘杭縣南有上湖,湖中央作塘。有一人乘馬看戲,將三四人至岑村飲酒,小醉,暮還。
時炎熱,因下馬入水中,枕石眠。馬斷走歸,從人悉追馬,至暮不返。眠覺,日已向晡,不見人馬。見一婦來,年可十六七,雲:“女郎你好。日既向暮,此間大可畏。君作何計?”
問:“女郎姓何?那得忽相聞?”復有一年少,年十三四,甚了了,乘新車,車後二十人至,呼上車。雲:“大人暫欲相見。”因回車而去。道中絡繹把火,見城郭邑居。既入城,進廳事,有信幡,題雲“河伯”。俄見一人,年三十許,顏色如畫,侍衛繁多。相對欣然,敕行酒炙,雲:“僕有小女,頗聰明,欲以給君箕帚。”此人知神,不敢拒逆。便敕備辦,令就郎中婚。承白已辦。進(進原作遂。據明抄本改。)絲布單衣(衣下原有紗字。據明抄本刪。)及袷、絹裙、紗衫褌、履屐,皆精好。又給十小吏,青衣數十人。婦年可十八九,姿容婉媚。便成禮。(禮字原缺。據明抄本補。)三日,經大會客,拜閣。四日雲:“禮既有限,當發遣去。”婦以金甌、麝香囊與婿別,涕泣而分。又與錢十萬、藥方三卷,雲:“可以施功布德”。復雲:“十年當相迎。”此人歸家,遂不肯別婚。辭親,出家作道人。
所得三卷方:一卷脈經,一卷湯方,一卷丸方。周行救療,皆致神驗。後母老兄喪,因還婚宦。(出《幽明錄》)
餘杭縣南邊有一個湖,湖中央築起堤壩。有一個人騎馬看戲回來,領三四個人到岑村喝酒,微醉,傍晚才向自己家走去。當時天氣炎熱,他便下馬跳入水中,過一會兒就枕著水邊石頭睡著了。馬掙斷繩子往回跑,這人的隨從全追馬去了,直到天黑也沒有返回。這人睡醒後,已經過了申時,仍不見隨從牽馬回來,卻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