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高祖非常喜歡和推崇陳郡人謝朓的詩,他常說,三天不讀謝朓的詩,覺得口中無味。
沈約
梁奉朝請吳均有才器,常為劍騎詩云:“何當見天子,畫地取關西。”高祖謂曰:“天子今見,關西安在焉?”均默然無答。均又為詩曰:“秋風瀧白水,雁足印黃沙。”沈隱侯約語之曰:“印黃沙語太險。”均曰:“亦見公詩云,山櫻發欲然。”約曰:我始欲然,即已印訖。“(出《談藪》)
梁時,奉朝請(閒散官員)吳均有才華、有器度。他曾寫過一首《劍騎詩》,詩中有這樣的句子:何當見天子,畫地取關西。梁高祖對他說:“你詩中說的天子我已經看見了,那麼關西在哪?”吳均沉默,沒有回答。吳均另一首詩中有:秋風瀧白水,雁足印黃沙。沈約(南朝梁時文學家,梁武帝登位時封為建昌縣侯,死後諡隱,故稱其為隱侯)說:“印黃沙,用語太奇。”吳均說:“我也在你的詩中讀過這樣的句子:山櫻發欲然。”沈約風趣地說:“我開始用的‘欲然’,現在已經‘印’完了。”
庾信
梁庾信從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輕之。信將枯樹賦以示之,於後無敢言者。時溫子升作韓陵山寺碑,信讀而寫其本。南人問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唯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語。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自餘驢鳴狗吠,聒耳而已。”(出《朝野僉載》)
梁時,庾信從南朝出使北朝西魏長安,剛去的時候,北方的文人很看不起他。他把他作的《枯樹賦》給他們看,讀過之後,便不敢再輕視他了。當時,西魏文學家溫子升作《韓陵山寺碑》碑文,庾信讀後很欣賞,併為他書寫了碑文。南朝的人問庾信:“北方的文人怎麼樣?”庾信說:“唯有《韓陵山寺碑》的碑文還可以,薛道衡、盧思道多少懂點文墨,其餘的都是驢鳴狗叫,喧擾嘈雜而已。”
王勃
唐王勃每為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而臥;忽起,一筆書之,初不點竄。時人謂之“腹稿”。(出《談藪》)
唐時,大文學家王勃每當書寫碑頌時,先磨很多墨,他卻蓋被矇頭躺臥,忽然起來,提筆書寫,一氣呵成,也不塗改。當時人們把這叫做腹稿。
盧照鄰
唐盧照鄰字升之,范陽人。弱冠,拜鄧王府典籤,王府書記,一以委之。王有書十二車,照鄰總披覽,略能記憶。後為益州新都縣尉。秩滿,婆娑於蜀中,放曠詩酒。故世稱王、楊、盧、駱。照鄰聞之曰:“喜居王后,恥在駱前。”時楊之為文,好以古人姓名連用,如張平子之略談,陸士衡之所記,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長統何足知之,號為“點鬼簿”。駱賓王文好以數對,如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時人號為“算博士”。如盧生之文,時人莫能評其得失矣。惜哉,不幸有冉畊之疾,著《幽憂子》以釋憤焉。文集二十卷。(出《朝野僉事》)
唐朝的盧照鄰,字升之,范陽人。他二十左右歲的時候,在鄧王府任過:“典籤”(掌管起草文書、奏表、宣行教命的小官)、“書記”(主管文書工作的人員)等職。鄧王府內有很多書籍,照鄰讀了很多,而且還能記住一些。後來他升任益州新都縣縣尉。任期滿後,他到四川去遠遊、盤桓,終日飲酒、賦詩,生活的很豪放、開朗。所以人們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盧照鄰聽後說:“在王勃之後我很高興,可是在駱賓王之前,我感覺很恥辱。”當時,楊炯的詩,喜歡把古人姓名連用,如:“張平子(東漢時作家、學者)之略談、”陸士衡(西晉文學家)之所記:“潘安仁(西晉文學家)宜其陋矣”、“仲長統(東漢末年文學家)何足知之”。人們稱這是“點鬼簿”。駱賓王的詩文好用數字,如:“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人們稱他為“算博士”。盧照鄰的文章,當時人們沒有評論他的得失。很可惜,他得了風痺症,他著有《幽憂子集》,用來發洩自己的憂憤情緒,文集共二十卷。
崔 融
唐國子司業崔融作武后冊文,因發疾(“疾”原作“席”,據明抄本改)而卒。時人以為二百年來無此文。(出《國史纂異》)
唐朝國子司業(學官,監內副長官,掌儒學訓導)崔融,因為撰寫《則天哀冊文》精思勞苦而患病死亡。人們認為,二百年來沒有過這樣的好文章。
張說
唐張說、徐堅同為集賢學士十餘年,好尚頗同,情契相得。時諸學士凋落者眾,說、堅二人存焉。說手疏諸人名,與堅同觀之。堅謂說曰:“諸公昔年皆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