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樂,能讓聽到它的人不老,古時候的《咸池》、《蕭韶》等雅樂也不能相比。”因此,每到四仲節日,楚懷王都與群臣繞山遊宴,不同的時節演奏不同的樂章。唯有在演奏仲春節律的樂章時,中間夾入金鐘如水輕流。一邊聽著這優美的音樂,一邊在山南飲酒作樂。當時正是初夏五月,卻演奏《皓露》、《秋霜》等曲子,曲中藏著冷硬肅殺之氣。此後,楚懷王喜歡重用奸雄之輩,賢良的人都離他遠去。只有上大夫屈原苦苦勸諫楚懷王,卻遭到懷王的貶斥被流放,隱沒在沅水、澧水一帶。楚懷王不斷地迫害屈原。屈原悲憤絕望投入清冷的汩羅江中溺死。楚國民眾思慕屈原,稱他為水仙。
咸陽宮銅人
秦咸陽宮中有銅人(銅人原作鑄銅,據明抄本改)十二枚,坐高皆三五尺。列在一筵上,琴築竽笙,各有所執。皆組綬華採,儼若生人。筵下有銅管,上口高數尺。其一管空,內有繩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紐繩,則琴瑟竽築皆作,與真樂不異。(出《西京雜記》)
秦咸陽宮有銅人十二枚,坐著約高三五尺,並排坐在一領大席上,手中各自捧著琴、築、竽、笙等各種樂器,身上披著華麗的寬大綬帶,栩栩如生,跟活人相差無幾。席下有根銅管,管的上口高數尺,其中一根管子中空,裡面放進去象手指頭那麼粗的繩子。讓一個人吹那根空管,再讓一個人拉動管中的繩子,這時銅人手中的樂器就會一齊舞動發出音響,跟真樂器一樣。
隋文帝
隋文帝開皇十四年,於翟泉獲玉磬十四。懸之於庭,有二素衣神人來擊之,其聲妙絕。
(出《洽聞記》)
隋文帝開皇十四年,在翟泉得到玉磬十四隻,文帝將它們懸掛在庭院。有兩個身著白衣的神人來擊玉磬,奏出絕妙的樂曲。
唐太宗
唐太宗留心雅正,勵精文教。及命太常卿祖孝孫正宮商,起居郎呂才習音韻,協律郎張文收考律呂。平其散濫,為之折衷。作降神樂,為九功舞,天下靡然向風矣。初孝孫以梁陳舊樂雜用吳楚之音,周齊舊樂多涉胡戎之伎,於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而作大唐雅樂。以十二律,各順其月,旋相為宮。按《禮記》雲,“大樂與天地同和。”《詩序》雲,“太平之音安以樂,其政和。”故制十二和之樂,合三十曲八十四調。祭環丘以黃鐘為宮,方澤以大呂為宮,宗廟以太簇為宮。五郊迎享,則隨月用律為宮。初,隋但用黃鐘一宮,唯扣七鍾。餘五虛懸而不扣。及孝孫造旋宮之法,扣鍾皆遍,無復虛懸矣。時張文收善音律,以蕭吉樂譜未甚詳悉,取歷代沿革,截竹為十二律吹之,備盡旋宮之義。太宗又召文收於太常,令與孝孫參定雅樂。太樂古鐘十二,俗號啞鍾,莫能通者。文收吹律調之,聲乃暢徹。知音樂者鹹伏其妙,授協律郎。及孝孫卒,文收始復採三禮,更加釐革,而樂教大備矣。(出《譚賓錄》)
又
潤州曾得玉磬十二以獻。張率更叩其一曰:“晉某歲所造也。是歲閏月,造磬者法月數,當有十三個,缺其一,宜如黃鐘東九尺掘。必得焉。”求之,如言所得。(出《國史異纂》)
又
貞觀中,景雲見,河水清。張率更製為《景雲河清歌》,名曰燕樂,今元會第一奏是也。(出《國史異纂》)
又
太宗之平劉武周,河東士庶歌舞於道,軍人相與作秦王破陣樂之曲。後編樂府雲。
又
《破陣樂》,被甲持戟,以象戰事。《慶善樂》,長袖曳屣,以象文德。鄭公見奏《破陣樂》,則俯而不視;《慶善樂》,則玩之不厭。(出《國史異纂》)
唐太宗很重視標準規範,想振興文化教育事業。於是,就命令太常卿祖孝孫校正宮商,起居郎呂才研習音韻,協律郎張文收考證律呂。讓他們刪去那些蕪雜散濫的,整理出標準規範的音律。於是,整理編制出來降神的樂曲,九功舞蹈,很快在國內傳播開了。初時,祖孝孫認為江南梁、陳等地的樂曲多摻雜著吳、楚的小調,北方周、齊一帶的樂曲多用的是胡戎的伎藝。於是他悉心探索北南樂曲的不同風格,再參考古樂曲,創作了大唐雅樂,以著十二律,各順其月,以序為宮,叫旋宮。按《禮記》上的:偉大的樂曲與天地相和。《詩經》序上說:太平時代的音樂以安定為樂曲的題旨,他的政事就通和,因此又創作編制了十二和的樂曲,共三十曲八十四調。祭奠天地以黃鐘為宮,祭奠大澤以大呂為宮,祭奠宗廟以太簇為宮。至於一年四季在五郊祭迎五帝祈求豐年時,就隨月用律為宮。起初,隋朝的樂官只用黃鐘一宮,扣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