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忽見溪中有一小青衣長尺餘,執一青衣(“衣”字原闕,據明抄本補)乘赤鯉魚,徑入雲中,漸漸不見。述良久登峻巖四望,見海上風雲起,頃刻雷電交鳴,俄然將至。述懼,伏於虛樹中。見牽一物如布,而色如漆,不知所適。及天霽,又見所乘之赤鯉小童,還入溪中,乃黑蛟耳。
(出《三吳記》)
吳大帝赤烏三年七月,有一個叫王述的人在天台山採藥。當時天氣很熱,他在一座石橋下休息。他到溪邊飲水,忽然發現溪水中有一位一尺多高的小婢女,手裡拿著一件青衣,乘坐著一條赤色鯉魚,直接飛進雲中,漸漸看不見了。王述急忙登上高處向四處觀望了好久。
他望見海上風雲驟起,頃刻間雷電轟鳴,馬上就要來雨。王述心中害怕,趴在一棵空樹裡,看見那小青衣手裡扯著一件顏色如漆,樣子象布的東西,不知到哪兒去了。等到天晴,他又看到騎著赤鯉的小孩回到溪中,原來是一條黑蛟。
王 植
王植,新贛人也。乘舟過襄江。時晚日遠眺,謂友朱壽曰:“此中昔楚昭王獲萍實之處,仲尼言童謠之應也。”壽曰:“他人以童謠為偶然,而聖人必知之。”言訖,見二人自岸下。青衣持蘆杖謂植曰:“卿來何自?”植曰:“自新贛而至於此爾。”二人曰:“觀君皆儒士也,習何典教?”植、壽曰,各習詩禮。二人且笑曰:“尼父雲:‘子不語神怪’。
又云:‘敬鬼神而遠之’。何也?“壽曰:”夫子聖人也,不言神怪者。恐惑典教。又言‘敬鬼神而遠之’者。以戒彝倫,其意在奉宗之孝。“二人曰:”善。“又曰:”卿信乎?“曰:”然。“二人曰:”我實非鬼神,又非人類。今日偶與卿談,乃天使也。又謂植曰:“明日此岸有李環、戴政,俱商徒,以利剝萬民,所貪未已。上帝惡,欲懲其罪於三日內。卿無此泊。慎之。”言訖,沒於江。壽、植但驚異之,未明何怪也。及明,植謂壽曰:“有此之不祥,可移於遠矣。”乃牽舟於上流五有餘步。纜訖,見十餘大舟自上流而至,果泊於植木處。植曰:“可便詳問其故,要知姓字。”於是壽杖策而問之。二商姓字,果如其所言。壽心驚曰:“事定矣。”乃謂植曰:“夫陰晦之間,惡人之不善,今夕方信之矣。”
植曰:“夫言幽明者,以幽有神而神之明,奈何不信乎?”時晉恭帝元熙元年七月也。八日至十日,果有大風雷雨。而二商一時沉溺。植初聞二人之言,私告於人。及是共觀者有數百人。內有耿譚者年七十,素諳土事,謂植曰:“此中有二蛟如青蛇,長丈餘,往往見於波中,時化遊於洲渚,然亦不甚傷物。卿所見二人青衣者,恐是此蛟有靈,奉上帝之命也。”
(出《九江記》)
王植,新贛人。他坐著船過襄江,當時已近傍晚,他眺望著晚日對朋友朱壽說:“這就是以前楚昭王獲得萍實的地方。是孔子說童謠應驗的地方。”朱壽說,“別人認為童謠是偶然的,而孔子本人肯定是先知的。”說完,二人發現有兩個人從岸上下來。這兩個人都穿青色衣服,手持蘆杖。他們問王植:“你從哪來?”王植說:“我們是從新贛來的。”那兩個人說:“看樣子你們倆都是書生,念什麼書呢?”王植和朱壽說:“我們讀的是《詩》和《禮》。”那兩個人笑著說:“孔子說,他不說神怪;又說,敬鬼神而遠之,為什麼呢?”
朱壽說:“孔子是聖人。他不說神怪,是恐怕神怪擾惑了典教;他又說敬鬼神而遠之,是為了警戒倫理綱常。他的本意在於教導人們奉行宗親之孝。”那兩個人說:“好!”又說:“你信嗎?”回答說:“是的。”那兩個人說:“我們其實不是鬼神,也不是人類。今天偶然和你們交談,是上天讓我們這樣做的。”他們又對王植說:“明天有兩個人來,一個叫李環,一個叫戴政,都是做買賣的,以獲利剝削萬民,貪得無厭,上帝討厭他們,想要在三天之內懲辦他們的罪行。你們不要在這停船了。千萬記住!”說完兩個人沒入江中。朱壽、王植深感驚異,不知道這是什麼鬼怪。到了天亮,王植對朱壽說:“有這種不吉祥的事,咱們還是早點把船弄得遠遠的吧。”就把船撐到上游五百多步的地方。拴住船以後,就有十幾條大船從上流到來,果然停在王植和朱壽原先停船的地方。王植說:“現在就可以去詳細問問,一定要知道他們的姓名。”於是朱壽就過去打聽。果然是兩個商人,他們的姓名果然象那兩個人說的一樣。朱壽心裡吃驚地說:“這事肯定了!”於是他對王植說:“那陰間也厭惡不行善的人,今天我才相信了!”王植說:“所謂‘幽明’,就是因為幽中有神而神自明,為什麼不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