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部分(2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方,本來就是龍的住處。而佛寺也受到龍的依賴,所以釋迦牟尼有天龍八部,它的意義就在這裡。何況郊野之外的寺院,殿宇清潔寬敞,作為龍的住處,不也很合適嗎?希望你做一條土龍放到殿柱子之間,將用它來驗證一下你的夢。”那和尚便召集工匠,用土製作一條龍。他把夢中龍的樣子詳細地告訴工匠們。做成之後就放在殿西柱子下邊。做得很像雲霧中的活龍,鱗鬣生動,動態蜿蜒,盡得其妙,即使很好的畫家,也不能畫得比這更像。到長慶年初,一個住在這個寺院裡的人,有一天仰臥在門外,見有一個東西從窗出來,輕飄飄的,像一朵雲,飛出寺院,向渭水飛去。天將黑的時候,那東西才回到西窗下。仔細一看,果然是一條白龍。第二天他就告訴了寺中的和尚。和尚覺得奇怪。又過了幾天,寺裡的和尚全都到村民那裡會齋去了,直到晌午才回來。進殿一看,用土做的那條龍不見了。和尚們又是驚歎又是奇怪,互相看著說:“這一定是龍。儘管它是用土做的,尚且可以變化不定。去,不知它到什麼地方去;來,不知它從什麼地方來。果然是靈物吧?”到了晚上,從渭水飄來陰雲,不多時就要逼近殿宇。忽然有一個東西從雲中跳出來,從西窗飛入。和尚們又驚又怕。走近一看,見那條用土做的龍居然已經附在西柱上了。仔細一看,那龍的鬐、鬣、鱗、角,好像全都溼了。從此以後,就用鐵鏈把它鎖起來了。這以後裡中有了旱澇災情,向它祈禱,非常靈驗。

龍 廟

汾水貫太原而南注。水有二橋。其南橋下嘗有龍見,由是架龍廟於橋下。故相國令狐楚居守北都時,有一龍自廟中出,傾都士女皆縱觀。近食頃,方拿奮而去。旋有震雷暴雨焉。

又明年秋,汾水延溢,有一白蛇自廟中出,既出而廟屋摧圮,其橋亦壞。時唐太和初也。

(出《宣室志》)

汾水橫貫太原而向南流。水上有兩座橋。那南邊的橋下曾經有龍出現,因此在橋下蓋了龍廟。以前相國令狐楚居守北都的時候,有一條龍從廟中出來,全城的男男女女都盡情觀看,將近一頓飯的工夫,它才騰躍振奮地離去。立刻就有震雷暴雨發生。另外,第二年秋,汾水水漲,有一條白蛇從廟裡出來,一出來廟就倒塌了。那橋也壞了。那時是唐朝太和年初。

豢龍者

牛僧孺鎮襄州日,以久旱,祈禱無應,有處士自雲豢龍者,公請致雨。處士曰:“江漢間無龍,獨一湫泊中有之,黑龍也。強驅逐之,慮為災,難制。”公固命之。果有大雨,漢水漫漲,漂溺萬戶。處士懼罪,亦亡去。(出《尚書故實》)

牛僧儒鎮守襄州的時候,因為久旱,祭祀求雨沒見效,聽說有一位處士自己說是養龍的,牛公就請他想辦法下雨。那處士說:“江漢一帶沒有龍,只有一個水池中有一條,是黑龍。如果硬逼它出來,擔心造成災害,很難制住它。”牛公堅決讓他去做,他就去了。果然下了一場大雨,漢水暴漲,淹了上萬戶人家。那處士怕加罪於他。嚇跑了。

孔 威

唐鹹通末,舒州刺史孔威進龍骨一具,因有表錄其事狀雲:“州之桐城具善政鄉百姓胡舉,有青龍鬥死於庭中。時四月,尚有繭箔在庭。忽雲雷暴起,聞雲中擊觸聲,血如釃雨,灑繭箔上,血不氵於箔,漸旋結聚,可拾置掌上。須臾,令人冷痛入骨。初龍拖尾及地,繞一泔桶,即騰身入雲。及雨,悉是泔也。龍既死,剖之,喉中有大瘡。凡長十餘尺。身尾相半。尾本褊薄。鱗鬣皆魚。唯有須長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雙角各長二丈。其腹相(明抄本”相“作”光“)自齟齬。時遣大雲倉使督而送州。以肉重不能全舉,乃剸之為數十段,載之赴官。(出《唐年補錄》)

唐鹹通年末,舒州刺史孔威進獻龍骨一具,並且有表奏描述這件事說:“舒州所屬的桐城縣善政鄉有一個百姓叫胡舉,有青龍鬥死在他家的院子裡。當時是四月,院子裡還有養蠶用的竹篩子。忽然間雲雷暴起,聽到雲中有打鬥觸碰的聲音,血就像下雨,灑到養蠶用的竹篩子上。那血不汙染篩子,漸漸集中凝結,可以拾起來放到手掌上。不一會兒就讓人感到刺骨般冷痛。一開始,一條龍尾巴拖在地上,圍繞著一桶泔水。然後又騰飛鑽進雲裡。等到下雨,下的全是泔水。龍死了之後,把它剖開,發現它的咽喉裡有一個大瘡。龍共長十多尺。

龍的身和尾巴各佔一半。尾巴又細又薄。鱗鬣就像魚鱗。只有鬚子有兩丈長。它的腳有紅色的角膜蒙著。兩隻角都有兩丈長。它的肚子自相牴觸。當時派大雲倉使指揮人馬把死龍送往舒州。因為龍肉很重,不能整個搬運,就把它割成幾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