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部分(1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水清池

太原屬邑有水清池,本府祈禱雨澤及投龍之所也。後唐莊宗未(“未”原作“末”,據明抄本改。)過河南時,(“時”原作獵。據明抄本改。)就郡(“就郡”原作“射都”,據明抄本改。)捕獵,就池卓帳,為憩宿之所。忽見巨蛇數頭自洞穴中出,皆入池中。良久,有一蛇紅白色,遙見可圍四尺以來,其長稱是。獵卒齊彀弩連發,射之而斃。四山火光。池中魚鱉鹹死,浮在水上。獵夫輩共刲剝食之,其肉甚美。莊宗尋知之,於時諂事者,以為克梁之兆,有五臺僧曰:“吾王宜速過河決戰,將來梁祚,其能久乎?”此亦斷白蛇之類也。(出《北夢瑣言》)

太原的屬城有個水清池,是本府祈禱求雨,投拜龍神的地方。後來唐莊宗還未打過河南時,在離郡不遠處打獵,在水清池邊上架立帳篷,作為休息睡覺的地方。忽然就見有幾條大蛇從洞穴中爬出來,都進水清池裡去了。呆了很長時間,又有一條長著紅白顏色的大蛇,遠遠地看粗有四尺左右,長度與粗細很相稱。打獵的兵卒們一起連發弓箭,把大蛇射死了。城四面的山出現火光,水清池裡的魚鱉也全死了,浮在水面上。獵卒們就一起動手割肉剝皮吃蛇,蛇肉味道很美。莊宗不久也知道了這件事。當時有獻媚討好的人,認為這是打敗梁國的預兆。有個五臺山僧人說:“大王您應該快些過河與梁國決戰。將來的梁國強大起來,還能打敗嗎?”這也是漢高祖斬白蛇一類的事啊。

王思同

後唐少帝朝,清泰王起於岐陽,朝廷詔西京留守王思同統禁旅徵之。王師西出之後,尋聞劘壘,雍京僚屬日登西樓,望其捷書。忽一日,官僚憑檻西向,見羊馬城上有二大蛇,東西以首相向,為從者輩遙擲彈丸以警之。於時一人擲中東蛇之腦,蜿蜒然墮於牆下,挺然不動。使人視之,已卒矣。其西蛇徐徐入於穴巢之間。識者竊議之曰:“潞王乙巳生,統帥王公亦乙巳生,俱為蛇相,今東蛇中腦而卒,豈非王師不利乎?”未逾旬日,群帥叛歸潞王,思同腹心都將王彥暉已下,並投岐城納欵。同單馬而遁,竟沒於王事焉。蛇亡之兆,得不明乎?(出《王氏見聞》)

後唐少帝主持朝政的時候,清泰王在岐陽起兵反叛。朝廷下命令讓西京留守王思同統帥皇上的親兵去征伐他。王師西征之後,不久就聽說已經逼近叛軍的營壘。留守京城的官僚們,天天登上西城門樓,盼望王思同的捷報。忽然有一天,官僚們扶著檻欄向西看,只見羊馬城上有兩條大蛇,一東一西,蛇頭相對著,隨從人員扔彈丸給予警告。當時有一個人打中了東面那條蛇的腦袋,蛇就扭動著身子掉到羊馬牆下,挺直著身子一動不動。派人去看那蛇,已經死了。西面那條蛇卻慢慢地進入洞穴空隙之間。有明白的人私下議論說:“潞王是乙巳年出生,統帥王思同公也是乙巳年出生,都是蛇的象徵,現在東面的蛇被打中腦袋死了,難道不是對王師不利嗎?”還沒過十天,王師方面的大批將軍都背叛朝廷歸順了潞王。

王思同的心腹將領王彥暉及其手下的人,一起投降到岐陽城裡去,王思同單人一騎逃走,最後竟死在朝廷的事業上。死蛇的兆頭,能不明白嗎?

徐 坦

清泰末,有徐坦應進士舉,下第,南遊渚宮,因之峽州,尋訪故舊,旅次富堆山下。有古店,是夜憩琴書訖,忽見一樵夫形貌枯瘠,似有哀慘之容。坦遂詰其由,樵夫濡瞍而答曰:“某比是此山居人,姓李名孤竹。有妻先遘沈痾,歷年不愈。昨因入山採木,經再宿未返,其妻身形忽變,恐人驚悸,謂鄰母曰:‘我之身已變矣,請為報夫知之。’及歸語曰:‘我已弗堪也,唯屍在焉,請君託鄰人舁我,置在山口為幸。’如其言,遷至於彼。逡巡,忽聞如大風雨聲,眾人皆懼之。又言曰:‘至時速回,慎勿返顧。’遂敘訣別之恨。俄見群山中,有大蛇無數,競湊其妻。妻遂下床,伸而復曲,化為一蟒,與群蛇相接而去。仍於大石上捽其首,迸碎在地。”至今有蛇種李氏在焉。(出《玉堂閒話》)

後唐末帝清泰年間末期,有個徐坦參加進士考試,落榜了,向南到江陵去遊玩,接著到峽州,尋訪老朋友。旅行途中暫時住在富堆山下的一個古老客店,這天曉上剛剛彈完琴寫字,忽然看見一個形象枯瘦的樵夫,臉色愁苦象是有悲慘的事情。徐坦於是詢問事情的原由。樵夫的眼裡流著淚說,“我就居住在這個山裡,姓李名叫孤竹,有個妻子先前得了重病,一年多了也不好。昨天我因為進山砍樹,過了兩晚沒回家,妻子的身形忽然發生變化,害怕驚嚇了別人,對鄰居家的大娘說:‘我的身子已經變化了,請替我告訴丈夫。’等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