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部分(2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蝗蟲們長成以後,就立即咬住它們的爪子和翅膀從洞裡扯出來。皇帝對蝗蟲說:“我犯了什麼罪,你們要吃我的莊稼苗?”蝗蟲於是都變成了蜻蜓。洛陽一帶的蝗蟲也都變成了蜻蜓。那一年,各種雀都變成了燕子。

水 蛙

徐之東界,接沂川,有溝名(“名”原作“多”,據明抄本、陳校本改。)盤車,相傳是奚仲試車之所。(徐有奚仲墓,山上亦有試車處,石上輒深數尺。)溝有水,水有蛙,可大如五石甕,目如碗。昔嘗有人,於其項上得藥,服之度世。(出《玉堂閒話》)

徐州的東部邊界跟沂川相接,有條溝名叫盤車,相傳是夏代第一個造車的奚仲試車的地方。溝裡有水,水裡有青蛙,可長到像裝五石糧的甕那麼大,眼睛像碗那樣大。從前曾有人在它的脖子上得到一種藥,吃了藥就離開世俗出家了。

蚓 瘡

天祐中,浙西重造慈和寺,治地既畢,每為蚯蚓穿穴,執事者患之。有一僧教以石灰覆之,由是得定,而殺蚯蚓無數。頃之,其僧病苦,舉身皆癢,恆(“恆”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須得長指爪者搔之,以至成瘡。瘡中輒得死蚯蚓一條,殆數百千條。肉盡至骨而卒。(出《稽神錄》)

唐代天祐年間,浙江西部重修慈和寺。地面整治完畢後,常被蚯蚓打上些洞,承擔此項任務的人很頭疼。有一位和尚教給一法,用石灰把地面蓋上,由此地面固定不受破壞了,但卻殺死了不少的蚯蚓。不久,那個和尚就被病痛所苦,全身發癢,總得讓指甲長的人給搔癢,時間一長,就形成了瘡。每個瘡裡都有一條死蚯蚓,總共差不多有成百上千條,最後和尚的肉被蚯蚓吃盡,露出了骨頭,死去了。

蜂 餘

廬陵有人應舉,行遇夜,詣一村舍求宿。有老翁出見客曰:“吾舍窄人多,容一榻可矣。”因止其家。屋室百餘間,但窄小甚。久之告飢,翁曰:“居家貧,所食唯野菜耳。”

即以設,客食之,甚甘美,與常菜殊。及就寢,唯聞訌訌之聲。既曙而寤,身臥田中,旁有大蜂窠。客嘗患風,因爾遂愈,蓋食蜂之餘爾。(出《稽神錄》)

廬陵有個書生進京趕考,夜晚到一個村莊裡的人家借宿。有位老翁出來會見客人,說:“我家房子狹小而人口挺多,容納一張床還可以。”於是就住在了這家。屋裡的房間有一百多個,只是窄小得很。過了好久,書生說餓了,老翁說:“家裡窮,吃的東西只有野菜。”

就把野菜擺了出來。書生吃了,覺得味道甜美,與一般的菜不一樣。等到上床睡覺時,只聽到哄哄的聲音。天亮後客人醒了,卻看見自己睡在田地裡,旁邊有一個大蜂窩。這位客人曾患有風溼病,因為這次經歷便全好了。大概是因為吃了蜜蜂剩餘的東西了。

熊 乃

信州有版山,川穀深遠,採版之所,因以名之。州人熊乃,嘗與其徒入山伐木。其弟從而追之,日暮,不及其兄。忽見甲士清道,自東來,傳呼甚厲。乃弟懼恐,伏於草間。俄而旗幟戈甲,絡繹而至。道旁亦有行人,其犯清道者,輒為所戮。至軍中,擁一人若大將者,西馳而去。度其遠,乃敢起行。迨曉,方見其兄,具道所見。眾皆曰:“非巡邏之所,而西去溪灘險絕,往無所詣,安得有此人?”即共尋之,可十餘里,隔溪灘,猶見旌旗紛若,布圍畋獵之狀。其徒有勇者,遙呼叱之,忽無所見。就視之,人皆樹葉,馬皆大蟻。取而碎之,皆有血雲。(出《稽神錄》)

信州有座版山,溪流山谷幽深遙遠,是採木製版的地方,於是以此給它命名。州里人有個熊乃,曾和他的徒弟們進山伐木,他的弟弟在後面跟著追趕,到黃昏時候,還沒追上。忽然看見有穿鎧甲的人清道,從東而來,高聲傳喚。熊乃的弟弟很害怕,就趴在草中,不一會兒就看見許多打著旗、扛著戈、穿著鎧甲的人連續不斷地來了。道路旁邊也有走路的人,有人觸犯了清道的,就被殺死。說話間,只見一大隊士兵簇擁著一位像大將的人,騎著馬向西急馳而去。熊乃的弟弟估計那些人走遠了,才敢起來繼續趕路。走到天亮,才追上他的哥哥,就把自己看到的全都告訴了哥哥。大家都說:“這兒不是巡邏的地方,向西去有溪流險灘,非常危險,而且沒有可投奔的去處,怎麼會有這樣的一些人?”就立即一同去尋找那幫人。大約走了十多里,隔著溪流險灘,就看見許多旗幟亂紛紛的,圍成一圈好像打獵的樣子。熊乃的徒弟中有個勇敢的人,就遠遠地呼喊喝叱那些人。忽然便什麼都看不見了。熊乃等人走近細看,人都是樹葉,馬都是大螞蟻,把它們拿過來弄碎,卻都有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