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部分(1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營 陵

道州營陵中鼉,甲長八尺,下自然有文字,前後四足,各踏一龜。踏龜有時行,或逾山越水,俗莫敢犯。(出《錄異記》)

道州營陵中有一隻鼉,甲殼長八尺,腹部有自然生成的文字。它前後四隻腳,各踩著一隻烏龜。有時踩著烏龜行走,有時翻山渡水,世人沒有誰敢惹它。

興業寺

九曲靈龜池,在襄陽縣東北三里遍學寺東。古城舊有興業寺,今併入遍學寺。唐景龍元年有陳留阮氏,寓居襄陽,舍財,於此寺東院。創造堂宇,時歲旱池涸,即掘廣深之,急暴雨池溢,乃是一大龜,高數尺,如半張床大,岸側而行。眾即驚呼,龜遂躍入池中。寺僧靈岫雲,院有折碑,雲興業寺碑。碑文梁散騎常侍庾元威撰,其文可傳者雲,此寺有靈龜一頭,長三尺五寸,冬潛春現,多歷年所;隨眾上堂,應時而食。刺史安陸王照頻遇此龜,其壞碑因即扶豎,今在遍學寺東院。阮氏所修寺堂,庭中浮屠前,池見在,深五尺,方二十步。(出《襄淝記》)

九曲靈龜池,在襄陽縣東北三里處遍學寺的東面。古城在從前有個興業寺,現在合併到遍學寺。唐代景龍元年有個陳留人阮氏,寄居在襄陽,拿出錢來做善事,在這個廟的東院建造堂宇。當時天旱,水池乾涸,就擴大挖掘面積,並深挖了一下,突然象下了一場大暴雨,水池也滿出來了,原來是一隻大烏龜,高好幾尺,象半張床那麼大,在池邊行走,大家就吃驚地呼喊,烏龜就又躍回池中。廟裡有個叫靈岫的和尚說:院子裡有塊折斷的石碑,說是興業寺碑,碑文是梁國的散騎常侍庾元威撰寫的。那個碑留傳下來的文字說,這個廟裡有一隻靈龜,三尺五寸長,冬天潛藏,春天出現,經歷的年頭多了,能隨著眾人到堂上來,按時吃東西,刺史安陸人王照多次遇見這隻龜。那塊損壞了的碑因為及時地扶好豎立著,現在仍儲存在遍學寺的東院。阮氏修建的廟堂,以及院子裡佛塔前面的那個水池還在,深五尺,周長二十步。

唐太宗

唐武德末,太宗欲平內難,苑池內有白龜,遊於荷葉之上。太宗取之,化為白石,瑩潔如玉,登極之後,降制曰:“皇天眷祐,錫以寶龜。”(出《錄異記》)

唐代武德末年,唐太宗將要平息內亂時,御花園的水池裡有一隻白龜,在荷葉上游玩。

唐太宗捉到它,就變成了白石,晶瑩潔白象玉石一樣。登上皇位之後,太宗傳下命令說:“是上天保祐我,才賜給我寶龜。”

劉彥回

唐劉彥回父為湖州刺史,有下寮於銀坑得一龜,長一尺,持獻刺史。群官畢賀雲:“得此龜食,(”食“原作”人“,據明抄本改。)壽一千歲。”使君謝己非其人,故自騎馬,送龜即至坑所。其後十餘年,刺史亡。彥回為房州司士,將家屬之官,屬山水泛溢,平地盡沒,一家惶懼,不知所適。俄有大龜來引其路,彥回與家人謀曰:“龜乃靈物,今來相導,狀若神。”三十餘口隨龜而行,悉是淺處,歷十餘里,乃至平地,得免水難,舉家驚喜,亦不知其由。至此夕,彥迴夢龜雲:“己昔在銀坑,蒙先使君之惠,故此報恩。”(出《廣異記》)

唐代劉彥回的父親做湖州刺史,有個下屬在銀坑裡得到一隻龜,長一尺,拿去獻給刺史。所有的官吏都祝賀說:“得到這隻烏龜並把它吃了,能活一千歲。”刺史以自己不是那樣的人辭絕了眾人。當即又親自騎馬,把烏龜送回銀坑。十多年以後,刺史去世了,劉彥回做了房州司士,帶著家屬赴任。他管轄的地方,山洪泛濫,平地全都被淹沒了,他們一家人惶恐不安,不知該怎麼辦。不久,有隻大烏龜來為他們引路。劉彥回和家人商量說,龜本來是有靈性的動物,現在來為我們引路,樣子象是個神靈……於是,三十多口人跟隨著烏龜行走,全是水淺的地方。走了十多里,就到了平地,免除了水災。全家人又驚又喜,也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到了這天晚上,劉彥迴夢見烏龜對他說:“我從前在銀坑,因蒙受了已故刺史的恩惠,所以這次來報恩。”

吳興漁者

唐開元中,吳興漁者,於苕溪上每見大龜,四足各踏一龜而行。漁者知是靈龜,持石投之,中而獲焉。久之,以獻州從事裴。裴召龜人,龜人云:“此王者龜,不可以卜小事,所卜之物必死。”裴素狂妄,時庭中有鵲,其雛尚珗,乃驗志之,令卜者鑽龜焉。數日,大風損鵲巢,鵲雛皆死。尋又命卜其婢,所懷娠是兒女,兆雲:“當生兒。”兒生,尋亦死。裴後竟進此龜也。(出《廣異記》)

唐代開元年間,吳興這地方有個漁夫,在苕溪上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