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廣州了。但他不甘失敗,把他帶的那些皇家海軍,化整為零,分成若干小股,在中國沿海騷擾。總之一句話,就是想鑽點空子,得點便宜。可是,這種戰術也不靈,結果到處碰壁,走到哪兒都捱揍,落得損兵折將。後來,他總結了一條經驗,人稱“喬治二十四字真言”。這就是:
廣州銅牆鐵壁,
武力攻破萬難。
要想得到便宜,
換個地方再幹。
喬治把地圖展開一看,心裡的話:唉呀,中國真是太大了,海岸線足有萬里長啊!他嘿嘿一笑,對副司令伯麥說:“閣下,雖說廣州沒咱立足之地,可是,中國海岸線這麼長,海口這麼多,難道都像廣州這樣難打嗎?我就不信,滿清的官員都像林則徐這麼難對付,”伯麥恭恭敬敬答道:“總司令閣下高見。人挪活,樹挪死嗎,我們若換個地方,定能達到目的。”這樣,他們選來選去,就選中了福建。為什麼?一是因為福建距他艦隊停泊的地方較近;二是經過偵察,福建的海防遠不如廣州那樣堅固,防守得也比較鬆懈。喬治便下令調轉航向,直奔福建而去。
在一八四○年七月的一天,喬治的艦隊開到廈門附近時,如入無人之境,沒有清兵阻攔。喬治大喜,立即命令:“全速前進,佔領廈門!”命令傳出,船快如飛,劃破碧波,衝向廈門。眼看廈門在望了,忽聽炮聲震天,殺聲震耳,福建水師三面殺出。霎時間,炮彈如雨,英船被擊沉了十五隻,英軍死傷慘重,這一仗,打得喬治矇頭轉向,急忙傳令收兵,一口氣兒逃到公海。後來他才調查明白,福建的總督是鄧廷楨,他和林則徐一樣,都是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干將,事先早有準備,難怪自己吃了大虧。
前文書表過:道光皇帝傳旨,委林則徐為兩廣總督,把鄧廷楨調任為閩浙總督。鄧廷楨本來不願離開林則徐,可是聖命難違呀,只好忍痛離別。臨分手時,兩位總督約好,要互相支援,互相鼓勵,隨時傳遞情報。
鄧廷楨到廈門後,學著林則徐的辦法,廣捐籌款,購置洋炮,修築炮臺,訓練水師,把廈門經營得固若金湯,與廣州虎門不相上下。喬治北上的情報,就是林則徐傳給他的。鄧廷楨加緊部署,做了充分的迎敵準備,所以才旗開得勝,這就叫有備無患啊!
喬治連吃敗仗,氣得快要發瘋了。心裡說:這如何向女王陛下交待呢?副司令伯麥提議繼續移兵北上。喬治無奈,開啟軍事地圖,又選擇了一個攻打的目標——浙江省舟山群島的定海縣,在一人四零年七月五日,喬治下令揮師北上。
按理說,定海這個地方形勢險要,易守難攻。假如加強戒備,英軍定難得手。可是,這裡的清朝官員,都是一群廢物,平日吃喝玩樂,肉魚鄉里,全不把國防大事放在心上。英軍都殺到定海縣了,當官的還不知道呢。喬治一看這裡防務空虛,便嚴令強行登陸,搶佔定海。結果,很順利地就佔領了定海縣城,知縣姚懷祥投井自殺,守備陳振甲被俘後死亡,喬治佔領定海縣城後,獸性大發,傳令屠城。英軍見人就殺,見物就搶,姦淫燒殺,無惡不作。定海縣的黎民百姓,從此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定海縣失守的訊息,迅速在全國傳開。按理說,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勝敗乃兵家常事,丟了一個縣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派兵奪回來不就得了嗎?可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呀!定海一失守,那些投降派就跳出來了。
前文書說過:在禁菸這個問題上,形成了兩大派。這就是以林則徐、鄧廷楨為首的強硬派;以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和直隸總督琦善為首的投降派。這兩大派明爭暗鬥,你死我活,勢不兩立。後來,道光皇帝力主禁菸,強硬派佔了上風,投降派不敢明爭了,只好暫時僵旗息鼓。定海失陷,他們可撈到了救命稻草,找到了攻擊林則徐的藉口。他們紛紛給皇帝上疏,把這次失敗的責任推到林則徐身上,還給林則徐和鄧廷楨扣上許多莫須有的罪名。這些奏章,就像雪片似的落到旻寧的手裡。
道光皇帝大吃一驚,他把奏摺翻閱了幾遍,見有這麼多人上告林則徐,他的心也動搖了。原來他是力主禁菸的,在一帆風順的情況下,他的信心很足;現在,剛遇到一點困難,他就大驚小怪起來。你看他,青筋蹦起老高,臉色由黃變綠。馬上傳旨,叫穆彰阿、琦善到東暖閣陛見。
書要簡短。穆彰阿在前,琦善在後,走進東暖閣,跪在道光面前:“奴才給皇上叩頭。”“奴才給萬歲問安。”道光一擺手:“免了。”兩個人站起來,垂手站在一旁。
道光皇帝把火氣往下壓了壓,說道:“朕在去年命林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