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十三都人馬被高懷遠分為三個營,兩個營各擁有五都兵員,各編入五百鄉兵,高家莊和臥虎莊的鄉勇被充作高懷遠的親兵隊,充當他的親兵和傳令兵使用,同時也是他手中的一支突擊力量,戰鬥力算是最為強悍,剩下的兩都人馬便被高懷遠充為輜重營,專門負責騾馬車輛運輸糧秣箭支等輜重物資。
對於高懷遠如此安排,各鄉之人也都不敢有什麼意見,而且經過高懷遠這麼一整合之後,一盤散沙一般的鄉兵們一夜之間,便被捏在了一起,成為了一支頗有點規模的軍隊,看的連劉知縣也一個勁的點頭,覺得高懷遠果真是個為將的材料,沒在軍中當兵實在是屈才了一些,而其它那些社頭們雖然沒有當上都頭,但是也都沒敢提出什麼意見,老老實實的跟著派駐到他們鄉兵隊中的都頭忙活了起來。
第四日清晨,隨著一陣號角聲在城外響起之後,一隊隊鄉丁便魚貫開拔,踏上了前往鄂州的道路,而鄉兵們的武器也都是提前備好的,每都鄉丁裡面有二十名長槍手,二十名刀盾手,六十名弓手,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協作。
只可惜的是鄉勇之中缺乏盔甲等防護裝備,假如再能給他們武裝上盔甲的話,這一千多人的戰鬥力倒也不容小覷。
有過帶兵經驗的高懷遠此時早已不是幾年前初出茅廬的小子了,毫不費力的驅使著這支鄉兵隊行軍,嚴令各都頭控制他們的手下,隊伍走起來雖然不快,但是卻井然有條,倒也引來不少路人為之側目。
高懷遠自己帶隊走在隊伍前面,胯下還是他的黃驃馬,身穿了一身軍前帶回的札甲,頭頂葉子盔,手提偃月刀,顯得威風凜凜,讓跟在他身後的那些鄉兵們無不暗自叫好。
這次雖然是到鄂州馳援,但是鄉兵們多少還是有些緊張,不少人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到了鄂州之後,會遇上什麼情況,但是他們的都頭們卻都有戰陣的經驗,在路上不斷的給他們打氣,灌輸給他們不少服從軍紀的理念,漸漸的在他們這幫人的鼓動下,第一次出征的鄉兵們倒也漸漸的安心了下來。
大冶縣到鄂州的路不過只有八十里左右,在高還遠的督促下,鄉勇被要求急行軍趕赴鄂州城,路上不做任何休息,這麼走雖然辛苦一些,卻可以免去了在路上屯駐的麻煩,省的安營拔營還要耽誤事。
故此大冶鄉勇在夜半時分,終於趕到了鄂州城外,遠遠的便有一支人馬攔下了他們的去路,大量火把一字排開橫在路上,有一騎快馬朝他們迎面飛奔而來。
“來者止步,通報你們的身份!”
一個宋軍軍官頂盔掛甲手持一杆大槍遙遙指向他們,大聲喝問到。
“休要誤會!我們乃大冶鄉勇,特奉命前來鄂州協防城池!本官乃大冶縣尉高懷遠!”
高懷遠也提馬迎了上去,並且大聲回答到。
聽罷了高懷遠的話之後,氣氛隨之放鬆了下來,那個攔路的宋將把大槍收了起來,走進藉著火把的光線打量了一下高懷遠,認定了他們沒有什麼問題之後,才翻身下馬道:“小的乃軍務在身,多有冒犯,還望大人多多包涵!可否讓小的檢查一下大人的度牒呢?”
高懷遠也看清此人乃是宋軍中的一個低階軍官,自己的身份現在和他一比,高出來他不少,雖然對方要求有些過分,居然還要檢查他的路牒,不過念在此時正在緊張狀態,故此也沒難為於他,伸手在馬上將度牒遞給了那個宋將。
那人看罷之後,確認無誤趕緊再次道歉,並將度牒交還給了高懷遠,然後小心翼翼的問道:“不知大人這次帶來了多少鄉勇來援呢?”
“一千三百人!不知道駐屯大營可是已經為我等安排好了營地否?”
高懷遠朗聲答道。
這個數字著實令巡邏的宋軍上下吃了一驚,他們沒想到一個大冶縣居然就出動了一千多人的鄉勇,來援鄂州,更是不敢怠慢,為首的這個軍官趕緊答道:“大人放心,駐屯軍大營早已接到趙大人的吩咐,為各地鄉勇準備好了營地,請大人隨小的來吧!”
經過好一番折騰之後,跑的筋疲力盡的鄉勇們總算是安頓了下來,不過天邊也已經漸漸泛起了魚肚白,高懷遠著令鄉勇就地造飯休息,自己動身前往大營中的帥帳報到。
而這次因為事態嚴重,趙方居然帶病親自在駐屯大營之中處理御守之事,一早醒來,便聽說已經有鄉勇到達鄂州的訊息,問罷之後得知是大冶縣之人,於是立即著人前來找高懷遠,正好碰到高懷遠正在帳外的簽到處進行登基,於是便將高懷遠招至了趙方的大帳之中。
“小子你果真沒有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