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大冶縣方向望了一眼,又看了一下身後跟著他的這些鄉勇們,心中頗有些感慨,他不知道這一次去襄陽,會遇上什麼情況,這些人最終能回來的又有多少!
但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他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了,只能一步步的走到襄陽去,見識一下這個時代的戰爭到底是什麼模樣的吧!
他們一行從鄂州出發,一路沿著長江西進,每天在身後那些鄉兵們的拖沓下,隊伍一天至多走出三五十里就算是不錯了,所以別看鄂州離襄陽也就是五百多里路,但是愣是讓這幫人足足走了快半個月,耗得高懷遠一點脾氣都沒有了,要不是知道這一次宋金戰爭有得打的話,照他們這樣的走法,恐怕走到襄陽黃瓜菜都涼了!
於是高懷遠乾脆利用這個機會,在路上一邊走,一邊練兵,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多讓這些鄉勇們操練一些,也好過就這麼走走停停耽誤工夫。
為了避開後面那堆垃圾的注意,省的被那幫傢伙們說三道四,當隊伍裡面的露頭椽子,高懷遠和張慶商議之後,將他的想法告訴了張慶,而張慶也支援他的想法,覺得能讓鄉勇們操練一下,多點保命的本事也不是壞事,而且他也看不慣後面那幫傢伙們的做派,於是支援了高懷遠的想法。
在打定了主意之後,高懷遠再次命令自己這支鄉兵加快了步伐,每天一早出發,用一個上午時間趕路,至少走出五十里,然後埋鍋造飯,令眾人吃飽了之後,下午開始操練,這樣等他們晚上結束操練之後,幹好後面那幫傢伙才拖拖拉拉的趕到他們的駐地,眾人一起紮營休息。
只是這麼做的話,要得到前面帶路的那個鄂州都統司的軍官同意,高懷遠乾脆賄賂了他幾貫錢,說不愛看後面的這幫人耽誤事,想要加快趕路的速度,為大軍打前站,於是那個軍官在得了錢之後,很爽快的答應了高還遠的要求,並且還主動跟著他們一起行軍。
這麼一來,他們便多了個幫手,這個軍官姓趙,名栓柱,身份是個駐屯軍後軍隊將,算是軍中的一個低階軍官,剛好以前參加過開禧北伐之戰,不過當初卻被金軍打得落花流水,保了條命跑了回來,也算是個有經驗的軍官,好歹也是在血泊裡面打過滾的人,所以頗為彪悍,有點軍人的意思。
高懷遠雖然經過三山散人的指點,懂一點練兵的辦法,但是真正的沙場卻還從未見過,在聽聞了這個姓趙的軍官參加過大戰之後,他心中暗喜,又好一通拍馬之後,哄得這個傢伙高興,而且這一路上,他對高懷遠印象也不錯,於是趙栓柱便順便給高懷遠他們當了個場外指導,告訴了他們一些軍前隊陣的方法。
在得到了趙栓柱的指點之後,高懷遠立即結合他所說的那些東西,將手底下這些人分為兩組,每天下午只要一駐紮下來,便讓這幫人演練對戰,一方攻一方守,第二天輪換過來,繼續進行這樣的攻防演練。
雖然這幫人不知道高懷遠這是發什麼瘋,但是看到連張慶都跟著他胡鬧,於是也只得聽任他指揮著自己這些人幹這種事情,每天上午發瘋一般趕路,下午就分成兩撥隊陣廝殺,兩組人打得不亦樂呼,每天都累的跟驢一般,晚上躺下便立即呼嚕大睡,連想家的念頭都欠奉了。
如此一來,這幫鄉勇們漸漸的開始掌握了一些臨戰攻防的技巧,也懂得了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從開始的時候一接觸就一通亂打,到後來開始進退有度了起來。
而這期間,趙栓柱沒少給他們指點,還給他們講了不少有關戰場上保命的方法,有了這傢伙的指點,讓高懷遠又長了不少的見識。
就這麼一路上他們一邊走一邊操練,十幾天之後,終於遠遠看到了襄陽城,到了這裡之後,眾人便開始感覺到了戰時的緊張氣氛,一隊隊疲憊不堪的軍隊從襄陽撤退下來,這些人大多身上有傷,不是缺胳膊便是少腿,器甲全無,身上的征衣也沾滿了斑斑血跡,各方不斷的將物資轉運到襄陽,道路上擁擠不堪。
傳令的兵卒騎著馬來回在襄陽通往內地的道路上馳騁著,口中不斷的呼號著,驅趕擋路的人讓開道路,讓他們快點透過,連田野之中也坐著不少的從前方潰退下來的兵卒,各個一臉的疲憊之色。
當看到這樣的場景之後,高懷遠他們放慢了腳步,心情也沉重了下來,雖然還沒有真的上戰場,但是光是看到這樣的場景,便知道戰爭有多麼的殘酷了。
而一路上大大咧咧的趙栓柱當看到了這樣的場景之後,也收起了臉上的笑容,露出了一副肅然的神色,再也沒有以往的那種輕鬆了。
“我說兄弟,北面現在打得怎麼樣了?金軍打到什麼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