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李全軍,年後兵,半年之內定要將李全剿滅!”
鄭清之張了張嘴,還想說話,但是看趙昀已經準了高懷遠所奏,於是只得退入了朝班之中,不再多說什麼了,畢竟高懷遠提出的事情,也乃是正當的事情,李全這傢伙遲早是要解決的,晚一點倒也不如早一點,就由高懷遠去吧!
不過讓鄭清之心裡面有點不太舒服的是,像這等大事,按理說高懷遠即便是當了樞密使,也總該先請示一下他這個左相,問問他的意見之後再拿到朝堂上去吧!可是高懷遠居然沒這麼做,直接就奏給了聖上,這讓鄭清之心中頗有點不滿,不由得有點生氣故此才會在朝上當面勸阻這件事情。
而且他對高懷遠的不滿還不止這些,在這次兵諫成功之後,按理說封賞大臣他這個右相的意見應該在趙昀面前更有一些分量吧!但是沒成想高懷遠居然先他一步,為趙昀舉薦了不少大臣,紀先成就不說了,居然還舉薦真德秀為左相,這不明擺著給他找了個對手嗎?
天底下誰不知道他鄭清之和真德秀以前算是對頭,現如今趙昀掌權了,高懷遠卻將真德秀舉薦入朝當左相,這是何等居心?幾十年沒左相一職了,現如今好不容易扳倒了史彌遠,卻弄出一個左相,這不明擺著和他為難嗎?偏偏還是真德秀,這件事讓鄭清之頗為悶悶不樂,覺得高懷遠這次擺他了一道。
故此這次高懷遠提議出兵征討李全,鄭清之才故意站出來為難一下他。
高懷遠這一次倒是開始的時候真沒有多想,在他幹掉了史彌遠一黨之後,也徹底放鬆下來了,總算不用再夾著尾巴過日子了,所以他很想利用有限的時間,多做一些事情,而沒有多考慮像鄭清之他們的想法。
舉薦真德秀為相,他也是出於公心,並沒有夾帶私人的意願,而是覺得真德秀確實乃是一個堪大用的大臣,放在相位上,對於南宋以後的展會頗有益處,故此才會力推真德秀出任左相之職。
而趙昀也想著以前史彌遠獨相的缺點,覺得不能再讓一個人獨相下去,故此便答應了高懷遠的舉薦,讓真德秀出任當朝左相一職,倒也都沒想著讓真德秀牽制鄭清之,但是這件事放在鄭清之眼中,就變了味道了,讓鄭清之有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這一次也是高懷遠第一次在朝堂上和鄭清之意見相左,但是趙昀最終還是支援了高懷遠的請奏,高懷遠算是小勝一局。
而趙昀準了他的請奏之後,高懷遠便立即投入到了戰爭準備之中,在殿前司點出了護聖軍、左翼軍、催鋒軍為這次他出徵的主力人馬,又從方書達手中選出了曾經用過的弩雄武營、左右虎翼營一同出戰,共湊足了兩萬人的精銳,在城外集結,親自統兵操演,同時派人到京西棗陽,調黃嚴親率一萬忠順軍精銳沿江而下,到鎮江府集結,並且派人到鎮江府傳令鎮江駐屯軍做好隨他一起出徵的準備。
除了兵力上的調配之外,高懷遠還要在物資方面做足準備,一邊著令兩浙路為其準備錢糧備用,提前運至鎮江府供他呼叫,一邊令軍器監為這次出征趕製各種兵器以及大批箭支,這樣的事情一直忙到了將近過年,才算是基本安置妥當,只待年後便點卯出兵了。
而這個時候有人告訴高懷遠,真德秀回來了。
原來兵諫之後,趙昀聽從高懷遠的舉薦,破格將真德秀召回京師,並且委以重任,讓他擔任朝中左相之職,可謂是對真德秀十分禮遇,已經算是讓他一步登天了,詔書下到真德秀所在的福建路建州之後,真德秀聞之又驚又喜。
驚的是原本他很不看好的這個皇帝,居然在上任一年多之後,便暗中動兵諫,一舉將史彌遠一黨逐出朝廷,這大大出乎了他的所料,而且以他當年曾經當過趙竑的授業老師,趙竑動霅川之變的時候,他便已經做好了隨時被捕入獄要麼掉腦袋要麼流放千里的思想準備,但是沒成想朝廷討平了趙竑的湖州兵變之後,卻並未來找他的麻煩,還放著他在建州為官,現如今史彌遠一黨剛剛倒臺,趙昀便將他啟用為朝廷的左相,如何不讓他大為震驚呢?但是喜的是,眼下朝廷終於將史彌遠一黨給誅除了,如此一來便不用再受這幫奸臣的禍害了,故此真德秀又十分高興。
雖然他也想立即趕到臨安赴任,但是因為建州生了一些事情,需要他在臨行前處理妥當,故此才拖到了臨近過年,才在建州卸任,趕至了臨安府赴任。
一路上真德秀一直在想這個事情,對於當今聖上對他的重用,他不相信是鄭清之所請,幕後肯定會另有其人才是!這倒不是他覺得鄭清之人品太壞,而是因為當年鄭清之為趙昀的老師,他是趙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