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六十人之多,這對兵員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遠沒有西方使用的配重式石車方便,這也是以後蒙古軍攻打襄陽的時候,大量使用改進並且仿製自西方的回回炮,宋軍方面吃大虧的緣故。
高懷遠在黃州之戰的時候,就曾經派人試製過簡易的配重式拋石車,用來御守黃州使用,效果而且相當不錯,湖州之戰的時候,他也曾經讓手下人臨時製作過幾架攻城使用,但是眼下沒有推廣開來,軍中主要的拋車還是老式的拋車,用人甚多,於是高懷遠便將隨軍的工匠頭招至軍前,下馬蹲在地上,拿了一個樹枝,在地上比比劃劃的給這個工匠頭畫了起來。
很快工匠頭便明白了高懷遠所畫之物是什麼東西了,趕緊答應了一聲,隨即便回營召集閒雜人手,開始在營地四周選擇大樹砍伐了起來,並且將原木運至營中,召集工匠們忙活了起來。
高懷遠看了一下寶應縣城,這會兒城外宋軍也已經轟擊了兩刻鐘了,但是給城牆造成的損失還很有限,故意一時半會兒也不一定能攻下寶應縣城,而且這次他也沒打算過輕取寶應縣城,他有意要打一場硬仗,一是讓不少第一次上陣的兵卒先體驗一下戰爭的殘酷,第二就是要在精神上再給李全軍一個沉重的打擊,這樣既起到練兵的作用,又起到振作士氣的作用,可以說是三全齊美,故此他也不採用勸降之類的心理戰,下定決心要以殘酷的方式拿下眼前的寶應縣城。
宋軍不少的砲長都將目光鎖定在了城牆上那些北軍的拋車上面,指揮著手下兵卒,轉動砲架集中火力,對付城牆上的那些拋車,雙方交火之後,很快一些拋車便被摧毀,雙方都將目光集中在對方的拋車上面,互有傷亡,但是整體上還是北軍傷亡要大一點,畢竟雙方拋車數量上相差很大,集中火力攻擊之後,即便精度不佳,機率上也會要高出不少。
當看到城頭北軍拋車損失殆盡之後,高懷遠心知華嶽就要動進攻了,所以策馬走到了陣前。
果不其然,華嶽看到敵軍城上的拋車損失殆盡之後,果真很快便下達了攻城的命令,戰鼓聲立即如同滾雷一般的在城外響起,一隊隊整裝待的宋軍立即受命從地上站起來,在輔兵的幫助下,將甲冑披在了身上繫好了繩索,集體大喝一聲,推動著各種攻城器械氣勢如虹的朝城下衝去。
朝堂之爭 第508章 不遵號令
宋代步軍的戰鬥很有意思,軍中將士分為生兵和輔兵兩種,不包括隊伍之中的隨軍效用以及使臣,正兒八經上陣的主要就是效用和強兵兩種,說白了效用就是軍隊之中的高階軍士,各個都是武藝高強之人充任,可獲的優待就是免於面上刺字,軍前建功之後,還隨時可升任為低階軍官,算是軍官的儲備,而生兵則是生力軍,也都是身強力壯的兵卒,至於輔兵大多是身體條件稍差或者是軍中剩員充任,他們的任務就是幫著效用或者生兵攜帶器甲,臨戰之時幫著生兵或者效用整理器甲,讓他們有充足的精力和體力投入到戰鬥之中,而輔兵則是二線兵員,只有迫不得已的時候才會一起上陣,戰鬥力相對比較弱一些,一般的宋軍之中都有這種配置,殿前司諸軍也沒有改變這種配置,但是相對來說,他們的輔兵的素質也足以比得上普通宋軍的生兵了,故此全軍戰鬥力相當強悍。
當宋軍開始進攻的時候,城頭上的劉慶福便察覺了宋軍的動靜,趕緊驅趕著手下兵將登城御守。
一架架宋軍的攻城戰車在兵將的推動下,緩緩朝城下靠近,因為先前的砲轟基本上解決了北軍城牆上的重型武器拋車,故此途中受阻不大,只有很偶爾的情況下,才會有一兩塊石頭落在軍陣之中造成一些傷亡。
劉慶福在到了寶應縣城之後,對城防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除了城牆本身和護城河這樣的常備守禦設施之外,他又命人在城外設定了數條臨時的防線,最外圍撒佈了一些鐵質或者竹木製成的蒺藜,第二層是開挖出一條淺溝埋設下的鹿角木,第三層也是一條障礙物拒馬槍,用來抵禦宋軍起兵突襲,甚至還在城外挖了不少的陷馬坑,可以說他在幾天時間之中,能做的事情都做完了,給宋軍的進攻製造出了很大的麻煩。
宋軍倒也不怵北軍搞得這麼多物件,他們手中現在可是有精工製造的各種攻城車輛,足以應付這些東西。
第一排是盾牌手在前,很快便清除了最外圍的那些蒺藜,以免給後面的宋軍造成麻煩,刺傷袍澤們的腳,幹完這些事情隨即他們便駐足停下,將盾牌組成盾牆,為後續兵馬提供防箭的防線,掩護後續兵馬進攻。
一輛輛被人力推動的屏風牌車立即越過這道盾牌手的防線,朝前繼續推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