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便可以大量招錄武學學子!不知你意下如何?”
華嶽一聽便高興了起來,擊掌道:“好!如此甚好!這次北伐武生營便是例子,這些人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臨戰經驗,入軍之後,對於軍中戰力的提升頗有助益,在軍中招錄學子,倒不失為妙計!”
高懷遠思路一開啟,便靈感大了起來,對華嶽接著說道:“既然我們想要將此事辦好,便不如將這件事做大,武學現在並在太學之中,難免受氣,依我看乾脆將武學遷出太學,另擇新址,和普通士子分開教學,也省的武學學生遭那些士子的白眼!
城西五常尚有一個兵營,現在尚處於空閒狀態,明日我便上朝啟奏陛下,將武學遷至五常大營,單獨新辦,凡是入武學學生,皆供給衣食,保證不低於他們在軍中待遇,學成之後,便分派其到各地軍中充作使臣、效用,中武舉之人,直接入官派其戍邊,這樣一來,想必兩三年之中,便可為軍中提供不少的可用之才!
我軍現如今存在一個問題,諸軍主將一人獨大,一旦上陣之後,全憑主將決斷,假如主將精明善於計謀的話,倒是問題不大,但是假如主將僅僅是有勇無謀的話,那麼主將無謀累死三軍呀!
故此凡是經由武學培養之後的學生,皆可入軍擔任參謀之職,直接可協助主將指揮以及戰時行動及其作戰計劃的制定,逐步在軍中形成專職參謀,使主將盡量少犯錯一些!”
高懷遠滔滔不絕的開始說了起來,他想起來中國古代軍隊之中一直沒有形成專職參謀,以至於使軍隊建設始終處於一種主將說了算的境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他越想越覺得要儘快在軍中的指揮體系之中,加入專職參謀一職,來加強軍隊指揮官的專業化。
華嶽也越聽越覺得有理,不由得也開始興奮了起來,一邊聽高懷遠的話,一邊不時插嘴提一些他的看法,兩個人可謂是越說越投機,眨眼間便聊了一夜,直到聽到雞鳴之聲,兩個人才現這一晚他們根本沒睡覺,但是卻覺得都很興奮。
“暫且就這麼說,一會兒上朝我便立即奏請聖上此事,事不宜遲,還是半決的好!還有,我還在想一件事,單憑京師的武學,恐怕能培養的專職軍官數量很是有限,我們不妨向下再推一級,在各州路駐屯大軍之中,選能士或者派出善戰之士,直接在各大軍之中興辦講武堂,直接在軍中授課,培養低階軍官!兩件事完全可以齊頭並進,這樣一來,短時間便可受益更大。”
高懷遠在屋子裡面轉著圈揮著手繼續說道。
華嶽也興奮之極,搓著手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卑職真是對大人欽佩之至呀!如此一來,我朝軍隊戰力當會短時間之內,便得以大幅提升!妙哉!妙哉呀!”
於是當天早朝,高懷遠連奏疏都來不及寫,直接便在大殿上當朝提出了這個建議,趙昀皺著眉聽完了高懷遠的慷慨陳詞之後,心道這位仁兄現如今怎麼如此活躍呀!這主意一個接著一個,他難道精力就如此旺盛嗎?
聽罷了高懷遠的陳詞之後,趙昀聽著也覺得有理,便問計於朝中大臣們,大臣們面面相覷,有點聽得雲裡霧裡的感覺,從來沒有人太關注的武學,今天卻被高懷遠說的如此重要,不過幸好,高懷遠這次提及的也未觸及士子方面的利益,武學再辦得好,也只能入武官,當政的照樣還是他們士子文人。
大宋權奸 第663章 蓬州兵亂
而魏了翁被鄭清之這句話氣的夠嗆,鄭清之指明瞭他是因為和高懷遠有親戚,故此才維護高懷遠的,他這個人向來幫理不幫親,而鄭清之這麼說他,頓時令他氣的鬍子亂顫,立即便指著鄭清之說道:“鄭相如此說來,是要汙衊老夫因為私人關係維護高樞相了嗎?可是以老臣看來,鄭大人這才是私心作祟,你和高樞相歷來不和,我看你這是想要趁機陷高樞相於不義!哼!”
“二位愛卿就不要再吵了!眼下還是以這件事為主,就莫要爭執了!我知二位愛卿都乃朕之肱骨之臣,都是為國著想,如此相互攻訐,豈不讓人笑話!”
趙昀被他們倆的表現搞得目瞪口呆,趕緊出言勸到。
這個時候真德秀不得不站出來說道:“啟奏陛下,這件事微臣看來,朝廷不該對那些亂賊股息遷就,北遷屯田乃聖上早已欽定的強軍之策,假如對其姑息招安的話,只會助長這些人的氣焰,以至於讓更多的牽扯進來的冗兵,也效仿他們,不但不能平息此事,反倒可能引得更多兵亂,故此微臣以為,還是派兵征討之,對於惡之人,定要從嚴處置,以震懾那些不遵皇命之人,使這次北遷屯田大計得以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