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二是因為這些年來因為吳磷叛亂之後,朝廷的官員壓制四川軍方的力量,以至於任命了一批不稱職的將領,加上官兵嚴重缺乏訓練,以至於讓叛軍連戰連勝!
而現在對上了他們這支由鄂州調來的精兵之後,這些叛軍便立即變得不堪一擊了起來,所以高懷遠他們分析之後,認為假如還這樣繼續一城一城的打下去,實在是太過浪費時間了,故此眾人一致認為,乾脆分兵進擊,這樣的話,可以更快的解決張同叛軍的問題。
而經過高懷遠的仔細斟酌之後,也認為這樣可行,要不然的話一萬多大軍滾成一團,雖然穩當一些,但是這樣打下去實在太慢了一些,他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有些心神不寧,擔心近期蒙古大軍在幹掉了西夏之後,很可能會襲擾南宋。
如果不盡快解決叛軍這個麻煩的話,到時候一旦蒙古大軍趁亂侵入那麼對於他們大宋來說,將很可能成為一場災難,和長江中下游相比,利州路以及四川一帶遠遠還沒有做好準備。
而他們即便是想要揮師抗擊,恐怕有叛軍拖著後腿,他們也很可能抽身不得。
想到這一點之後,高懷遠便立即答應了黃嚴和嶽琨等人的提議,繼續分兵三路進擊張同叛軍,而黃嚴已經是個經驗十分老到的領軍人物了,料想亂兵也不會是他的對手,而嶽琨高懷遠也不怎麼擔心,畢竟他乃是嶽王子孫,從小便熟讀兵書,並且還受過名人指點,在楚州從軍的經歷,也讓他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即便是實戰經驗欠缺一些,但是對付像張同這樣的叛軍,應該問題不大。
於是高懷遠繼續領鄭秉傑一軍,三路人馬稍作休整,便立即從通江縣城分兵出,各自選定了一個方向,攻擊了下去。
他們三路兵馬這次各自選擇了一個重要的目標,黃嚴率軍直奔亂兵起事的老巢蓬州而去,而嶽琨負責進攻達州,高懷遠則將目標鎖定在了巴州,三路兵馬出通江縣之後,各自按照選定的目標急行而去,沿途他們基本上不去管那些小股的亂兵,集中力量,全力奔襲被亂軍所控制的主要州府城鎮。
張同這段時間以來,很是有些得意忘形了起來,本來他起兵作亂的時候,並沒有想到事情能進行的如此順利,他也沒有想到利州副都統司的官軍居然如此不堪一擊,甚至連興元府駐屯大軍,也沒能拿他怎麼樣,不但被他打的落花流水的逃回興元府,而且連利州城也被他給包圍了。
金州都統司更是不堪一些,連一個小小的通江縣城都打不下來,還被一個沒多大本事的梁鐵頭設伏兵差點全殲,現在的他野心開始膨脹了起來,他的兵力越來越多,而且地盤也越來越大,假如這樣下去的話,他保不定過兩年,能將整個四川打下來也說不定,到時候他平地做一個四川王,豈不更爽?
不過他也不是沒有一點隱憂,他也知道現如今的朝廷不同於以前,現在的新君登基之後,在大臣的輔佐下顯得很是強勢,而且朝廷還出兵討滅了京東的李全軍,不會放任他不管的,所以他想盡快的解決掉利州,將利州拿下,然後朝北攻打興元府,那樣的話他便可以和金國接壤,假如朝廷果真派大軍來剿他的話,那麼他實在不行,也可以逃到金國去。
他的如意算盤倒是打的不錯,但是等他攻打利州城的時候,卻現事情往往不像他預料的那樣順利。
在經過連戰連敗之後,官府似乎開始明白過來,而且鄭損也親自坐鎮利州,除了調集來了利州大部兵馬之外,還召集了不少老百姓助軍抗擊張同叛軍的進攻。
而官府到了這個時候,也知道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假如利州再被叛軍攻陷的話,那麼鄭損也知道他這個官恐怕就要做到頭了,丟官倒還是小事,恐怕他連人頭都難以保住了。
故此當張同率領叛軍攻至利州城下的時候,卻現他們啃上了一塊自他們起兵之後,最硬的骨頭。
利州城的軍民抗擊叛軍十分堅決,雖然張同將大部分叛軍調集到了利州城,兵力達到了近兩萬人,而利州城守軍不過只有區區三四千,但是無論他如何進攻,結果都被利州城軍民給打了回來,幾天時間下來之後,張同的叛軍便有點士氣低落了下去。
張同這才現,原來這個世上並非所有的事情都如他所願,這才明白過來,其實他手下集結起來的這幫兵馬,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之所以前段時間打得順風順水,基本上可以說憑藉的都是運氣,打仗這件事,畢竟是一項需要很高技術的事情,攻城也是技術活,看來這方面的技術,他還沒有徹底掌握,而這個時候,張同發現自己大軍開始出現了一個很大的麻煩。
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