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葵比高懷遠大些歲數,所以高懷遠即便是現如今權傾朝野,但是見到趙葵還是以兄稱之,這次見到趙葵之後,高懷遠依舊對趙葵很是客氣,這讓趙葵頗為感激,連稱不敢當,又為高懷遠引薦了他這次入川所攜的一些幕僚之後,這才將高懷遠一行迎入了利州城中。
待到坐定之後,高懷遠才對趙葵問道:“不知趙兄可是已經將學生所託之事安排妥當了嗎?”
趙葵趕緊答道:“請高樞相放心,大人所託之事,下官如何敢拖延呀!現如今下官早已為薩班?貢噶堅贊安排好了驛所,並且在利州城以為薩班選了一處地方,為期建起了寺院,專司供奉薩班此次前來所攜佛教聖物,萬不會有所怠慢薩班,眼下只待薩班隨我朝使團到利州了!”
高懷遠點點頭道:“這就好,那麼學生也就可以放心了!這一次和薩班見面,還有勞趙兄多從中帷幄,務必要使得薩班誠心歸順我朝,至於條件方面,我們大可放鬆一些,只要徵得薩班答應聯絡吐蕃諸部,皆歸我朝既可!”
趙葵答道:“這是自然,假如不是樞相你的話,我等何曾想過有朝一日能使得吐蕃歸心我朝呀!此事下官定會幫樞相做好的!”
原來高懷遠這次到利州,其實還有一個主要的目的,那就是一年前他派出以周從安為首,李若虎為副的一支龐大使團出使吐蕃,經過一年的時間,終於將要返回宋境,而高懷遠提前得知了訊息,於是便先趕到利州等候薩班的到來。
周從安和李若虎不負眾望,終於見到了薩班,並且沿途還謁見了許多在吐蕃有影響的高僧以及部族首領,向他們贈送了不少的禮物,並且還給不少的佛寺佈施了相當的香火錢,在見到了薩班之後,周從安成功的透過交流,讓薩班瞭解了周從安此次入藏之行的最終目的,那就是告訴他們吐蕃人,這將是南宋對吐蕃的最後通牒,要麼吐蕃歸順於南宋,從此之後成為宋朝的附屬,要麼吐蕃可以不同意,但是南宋便將會再次徵發大軍,入藏以武力收服吐蕃諸部!
薩班在經過和周從安的交流之後,深思熟慮了一番,也審視了當下的局勢,最終還是終於作出了他的選擇,在和教派中的勢力商議之後,他力排眾議,同意了跟隨周從安的大宋使團一起到宋境之中洽談有關吐蕃入宋之事。
在高懷遠剛剛趕到利州不到三天的時間,李若虎便率軍保護著使團以及薩班的隨行僧俗回到了闊別一年有餘的利州城。
高懷遠聽聞訊息之後,立即便帶著利州的文武百官一起出城十里相迎,並且以隆重的吐蕃禮儀接待了薩班的到來。
大宋權奸 第773章 幻化寺
高懷遠前世對於吐蕃的事情所知不多,但是到了這一世,他不得不四處蒐羅有關吐蕃的各種事情,從他收到的情報上來看,薩迦班智達乃是一個睿智之人,法名薩班?貢噶堅贊(慶喜幢)是著名的“薩迦五祖”之一。古印度把通達“五明”(即宣告、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和內明)的人稱為“班智達”意為“大學者”薩班意即薩迦派的大學者,他是西藏地方藏傳佛教歷史上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薩班不僅智慧超群,而且博聞強識,勤勉有加。薩班幼年從伯父受“沙彌戒”出家後改名為“貢噶堅贊”天資聰穎的薩班九歲就開始為人講經說法。十八歲歲研讀世親撰寫的 《阿毗達磨俱舍論》 二十三歲學習 《量釋論》 等七部“因明”論著,以及 《現觀莊嚴論》 。
正確證悟宣告、因明、修辭、韻律、詞之修飾、密宗、般若波羅蜜多、論部、律部等諸經教和道理之精要,獲得諸藏無畏之辯才,得神鬼人三者之慈心。學習方法得當,天分高兼之以勤勉,使薩班的學習之路順暢而通達,很快就成為通曉五明、享譽西藏地方乃至印度佛教界的大學者。 《薩迦世系史》 在記載薩班求學經歷時,說他依止高僧大德,求學一切知識;知難而進,融會貫通,達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地。
薩班在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時說:“我之所以精通因明、宣告等五明以及般若、俱舍等五部大論、密續,人神共敬,並且元朝皇帝等許多有權勢的人也向我求法,敬重我,都是源自我視師如佛、如法學修所致。”
薩班沒有去過印度,但由於他超群的學術造詣,他的名言被懸掛在印度佛教名剎那爛陀寺的門口。
薩班也是一位個性鮮明、非常自信的學者。他曾宣稱自己精通聲論,可謂人師;通曉韻律,明於詩詞;講述詞藻,無人匹敵;內明外明遍知,智慧無與倫比。
“凡此種種,皆為薩迦之人,其餘學者不過吾之形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