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憤怒極了,在心靈深處不止一遍地呼喊著:“不自由,毋寧死”。她決定逃出虎口,尋找生路。她曾以“死”要挾院方放她出去,院方無奈,叫來了介紹人及其三哥,要他們賠償在院裡生活數月的膳宿費。經過一番交涉,三哥終於把妹妹領出了孤兒院。
逃出樊籠的鳥,飛向何方?哪裡是自由的天地呢?她尋找,她迷茫。但生活的磨難使她漸漸成熟,不再那麼單純地為餬口尋找出路了,而是把生的渴望和政治上的自由及今後的前途、命運結合在一起,審慎地選擇著生活道路。她在上海灘的街頭上,東闖一頭,西闖一頭,終於找到一所婦女補習學校。入學不必經過考試,並且可以住讀,補習的課程也可由自己挑選。使她特別滿意的是膳宿費可以按月交付,收費也不算昂貴。茹誌鵑把這裡作為臨時驛站住了進去。學校住房很擠,人也是形形色色的。同房間裡有歇業的舞女,也有從鄉下來的小地主的女兒,窮困的、富有的,成年人、未成年的少女混雜在一起,環境雖很嘈雜,但生活上得到了暫時的安歇。一年來,她在這裡養精蓄銳,精神恢復了,身體也胖了一些,隨時等待著向生命的制高點衝擊。
三哥按月來交膳宿費,茹誌鵑只管在補習學校學習。歲月在不知不覺中逝去了,她覺察到三哥的神情一次比一次愁苦,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