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飛機一樣,騰空而起,只要有了高度,一切盡收眼底,該怎麼走自然瞭然於心了。
這似乎聽上去有些不太現實,其實經過長期修煉是可以做得到的,這裡做得到並非指人可以騰空而起,而是指人可以站得高一些,脫離事情本身,用旁觀者的眼光來審視、觀察所發生的一切。那麼也就自然明白了,自發地從心裡產生解決方案。
這種修煉方法叫做禪定,運用到自修當中,就是一個人如果遇到問題時,即刻“跳”出事情本身,脫離自己的情緒而讓自己置身事外。嚴格說來,這種遊離和走神是無法真正做到的,因為我們並不是孫悟空,但是,我們可以用心去體會,去覺察,而不是用眼睛、耳朵和自己的觀念去判斷。
對於決策者,這一點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他不能眼睛只盯著下面發生的事,用耳朵只聽著某人的彙報,而自認為眼睛和耳朵“接收”到的是一個事實。如果過於相信自己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那麼就很有可能犯偏執的錯誤,因為裡面已經有“我”了,有了我,就會有分別,而分別是煩惱之源。因此,決策者在判斷時不能帶著“我”,也不能過於換位思考,而只能讓自己站在中立的位置。可如何站在中立的位置?只能讓自己置身事外,讓自己不在其中,這就像園丁在看樹。可是,決策者還得是樹本身,那麼,對於置身事外的那個覺察來說,樹的主幹就是管理的藝術——是的,有些話一定要說,還要帶著情緒說,有些檔案一定要看,還要在上面批示,有些人還要見,並要左右對方的思路。然而這一切,都是在空中做的,自己並沒有捲入其中。
是的,你的團隊就如同一盤棋,領導是棋手,要落子無悔,而且不要那麼在意輸贏,可是,必須抱著認真的心態去下每一步棋。
另外,當企業出現任何問題時,作為領導,第一反應並不是挑剔下屬的責、權、利,即使常規如此,即使一小時後還要開會刁難部門主任,也不能馬上有這種向外尋找的心態。而是要先看自己,是不是用人或決策上有所失誤?比如諸葛亮在揮淚斬馬謖的時候,第一反應是自責,因為劉備在世時曾經叮囑過他,說馬謖愛言過其實、紙上談兵……但他沒有留意,仍然讓馬謖去守街亭。即使他會斬馬謖,但事先也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一位美籍華人企業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當記者問到他的幾次創業失敗是否與合作者有關,他坦言,是自己沒有找到適合的人,而並不是那些合作者的錯。即使他後來與那些人分道揚鑣,然而在心裡他還是第一個反省自己。
這就是智慧,慧字的寫法是用掃帚清掃心靈,而不是去清掃他人。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七章 自由和規則(1)
曾經與一位年過而立之年的男子交談,他談話的內容中充滿了對單位領導的抱怨,以及對人際關係的煩惱。他在一家國營單位工作,據他說,他從小到大的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包括考大學的志願、所報專業和畢業後的單位。
我問他有什麼愛好,他說旅遊,而且特別鍾情於自駕遊,開著車帶著家人或幾個哥們兒到郊外或外地。他還說他特別喜歡車,學車時掌握得最快,開車時熟悉路況也最快,因此參加工作後,添置的第一個大件兒不是房子,而是想方設法地說服父母,請他們把多年的積蓄拿出來,當然,他遊說父母說是為父母改善生活,讓他們養老時也能坐上兒子開的車。於是父母被他忽悠了,同時也是因為他們太愛這個獨生的兒子,於是就拿出10萬元買了一輛富康轎車。
哇噻!這位獨生子如獲至寶,無論道路遠近,只要是出門就要開著這輛車。我好奇地問他,“這麼做不是很費油嗎?”他笑著擺擺手,“可能您沒經驗,您可以出去問問那些愛車族,有幾個人加油的時候會考慮錢?要麼別開,要開就玩得起!”
說這番話的時候,他顯得特別自信,活生生像個剛剛受到老師表揚的大男生。
“你坐上車的時候,第一件事是打火還是系安全帶?”我猛然問道。
他一下子愣了,回憶每天上車的感覺,“好像是……先打火,對!我沒有系安全帶的習慣,有時候從家到單位一直都不繫,或者說是忘了系。哎?也是啊,我怎麼那麼不愛系呢?就算到高速公路上開車,能不繫也不繫,除非看見警察離我太近……”
我笑著看著他,他被看毛了,“您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能說明什麼問題嗎?”
“打火之前你有上述想法嗎?或者說,你是不是暗示過自己不繫安全帶?”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