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折行,這裡通向觀橋,觀橋南折便是陳州門,而國子監太學就設在未至觀橋這條大道旁,崇寧年,擴建太學,在京城南效選地新建了太學之外學,賜名為辟雍,稱辟雍外學,其實就是太學的外舍,也就是入太學的初級,內舍算中級,上舍是高階;因外舍擴大了召生名額,國子監下設的太學卻是放不下這些人了,故特設了辟雍外學,專門叫太學初級生在這裡修學,外學營建1800多楹,共招3000多學生,可以說是天下最大的學府了,北宋時有六大書院,但六大書院加一起也及不上外學的規模大。
不過這六大書院名聲卻也不小,分別是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睢陽書院)、茅山書院、嵩陽書院;不乏一些當代大儒在這些學院講授,雖則開國太祖有明訓,不許搞什麼門生故吏這一套,天子殿試之後,出來一堆天子門生,叫人哭笑不得,但還是有太多人把自已當成了某某人的門生而引以為榮。
東京外的知名書院有名歸有名,但還是不及天子腳下的太學,七品以上官員的子弟甚至不屑入太學,他們丟不起那老頭子的臉,要入就入國子監,凡朝廷大員子弟或經大員保薦的有文采學生才能邁進國子監。
倒不是國子監就學的比太學好,只是國子監那些人定然是要當官的,這一點不庸置疑,王安石當年興學,創立三舍法的長遠目的就是要取代科舉制,但司馬光上臺後把他激進的變法打擊的很悽慘,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一個大因素就是宋朝整個官僚體系太腐朽了,法令到了民間時,幾乎就失去了變法的基本準則,不失敗那真就怪了,蔡京上來後又打倒了保守派,還立了元佑黨籍碑,象蘇軾這樣的人直接發落到海角天邊去……
記憶中的好多東西一瞬間在安敬腦海中閃過,他知曉,自已踏入這所‘國學院’的目的卻不是要學習!
第56章 名將後人
每日午時,從太學湧出來的學生也有一部分,這裡的學生把國子監的加一塊也有近千人的規模。
內捨生六百多,上舍生二百多,國子監有百餘人,可以說上舍生和國子監的貴族學生們站在同一階梯上。
只是上舍生沒有國子監那些學生優勢的背景吧,人家這夥人可統統是朝廷大員的子弟,宋朝的‘太子黨’。
太學對街的幾家酒肆成了眾學子們每日談經論賦、對酒當歌的好去處,是以這一帶酒肆、茶樓生意極好。
如今國子監完全是掛名的貴族學府,哪及得上太學熱鬧?甚至有些權貴子弟專門往太學這邊跑,原因為何?無它,只因政和二年秋,蔡京又鼓搗出一個‘女學’,顯貴人家女兒無不以送閨女進女學為榮,雖然女學同列在太學館中,但所修學科目卻與內舍、上舍有分別,她們女學亦稱女舍,人數也是有限的,才五十多。
主要是限制了,正六品官員以上的千金才可入舍,或是五品大員以上保薦的,女舍主要是修學婦德,亦開詩賦、四經、五書等,策論則不教,另外就是武科中不禁女生,當今聖上也跟著蔡京瞎胡鬧,下詔說每兩年從太學女舍選內侍女官若干(其實骨子裡卻是準備挑好的充備他的後宮),內侍女官只是一個說法,一但選進去,那還不由皇帝來封賞?至少登入龍門有了被帝寵幸的機會,是以一些做夢都想攀附皇貴的都送閨女來。
如此一折騰,貴族學府國子監的權貴子弟們都往上舍轉,只為了離女舍更近些,更有一些大義凜然的拿出堂皇理由要求轉學的,‘上舍學風純樸,我等不為自身為貴,應與庶民士子並論,如此亦可廣結民間才俊’諸如此類的說法不勝孜舉,總之是自貶貴份願入太學上舍和七品官以下子弟、庶士打成一片,實則另有所圖。
其中主要代表有:蔡崇(蔡攸之子)、蔡康(蔡汴孫子)、高小俅(高俅之子)、童方(童貫義子),楊威(楊戩之侄)、鄧彰(尚書左丞鄧洵武之子)、王紹(尚書右丞王黼親侄)、林慶(開封府尹林攄之子)等,此外還有皇族子弟,如向光、向陽二兄弟(二人分別是永嘉郡王向宗良、永陽郡王向宗回的孫子)等人……
大道旁有名為‘仕賢’的酒肆,東家取名喻意為賢者進仕,頗為太學生們所喜歡,上下兩層樓每至午時便人滿為患,還好安敬見機的早,拉了玲瓏先一步上了二樓去,店小二忙把這位金玉錦表的俊逸公子讓上二樓臨窗座頭上去,此時,十幾張大桌子已經坐下了五六桌,諸學子們五六成群、七八結夥的圍著桌子談笑。
不過安敬上來時,二樓的聲音明顯消寂下去,眾人眼中的安衙內卻是個獨立特行的典範,發不束扎,披散下來,今日卻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