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小說:粟裕 作者:老是不進球

“八一”起義勝利的訊息很快傳遍了全城。天剛亮,南昌人民帶著勝利的喜悅,紛紛擁上街頭。

這天,晴空萬里,陽光燦爛。南昌城頭,起義總指揮部和其它高大建築物上,勝利的旗幟隨風飄揚。街上,貼滿了起義軍的佈告和紅紅綠綠的標語。

人們爭先恐後地圍著看,互相傳頌著起義軍英勇戰鬥的事蹟。一隊隊男女青年組成的宣傳隊,敲鑼打鼓,向人們宣傳“八一”起義的偉大意義和革命政綱。工會和農民協會組織的慰問隊,舉著紅匾,抬著豬、羊、西瓜,慰問起義軍。商店照常營業,社會秩序井然,到處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起義勝利後,在中國共產黨前敵委員會的領導下,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部隊的各級領導幹部中增加了共產黨員和左派力量。絕大多數軍、師、團都配備了共產黨員擔任的黨代表、政治部主任、指導員等,在一些黨的工作基礎較好的部隊中,還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支部。

於是,一支由共產黨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誕生了!

後來,朱德在一首《紀念八一》的詩中寫道:南昌首義誕新軍,喜慶工農始有兵。

革命大旗撐在手,終歸勝利屬人民。

南昌起義,猶如黑暗中劃破長空的閃電,使敵人震驚和恐懼。

8月1日。武漢政府。

會議室內,一片沉悶。軍師以上的軍官全部到齊,一個個耷拉著腦袋,不敢大聲喘氣。汪精衛氣急敗壞地不停走動著,忽然停下來,掃視一下那些愁眉苦臉的軍官,清了清嗓子:“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

“到!”張發奎應聲站起。

“即督飭所部,趕緊進剿,務獲元兇,並將所有煽亂附逆之共產黨員,一體拿辦!”

“第五方面軍總指揮朱培德!”

“到!”

“即飭贛東贛南各處駐軍,嚴密兜截,勿任逃匿!”“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唐生智!”

“到!”

“抽調湘鄂駐軍,合力圍剿,以除滋蔓,而遏亂萌!”汪精衛一番聲色俱厲,緊鑼密鼓地佈置,反動軍閥從四面八方殺氣騰騰地撲向新生的人民軍隊。

南昌貢院。革命委員會所在地。

起義領導者在思索。

起義是成功了,但起義軍向何處發展呢?南昌,選作起義的地點是合適的,但起義之後在此堅守則不合適。在當時的條件下,兵力僅三萬左右的起義軍,要想長期守住它是不可能的。鑑於敵強我弱的局面,革命委員會①迅速作出決定:撤離南昌,南下廣東,以革命基礎較好的廣東作為根據地,準備積極組織第二次北伐。

8月3日,起義軍開始撤離南昌。朱德率領的第九軍為前衛,冒著綿綿細雨,首先踏上征途。

南昌人民群眾對起義軍戀戀不捨,成群結隊湧上街頭,揮淚告別,盼起義軍早日凱旋歸來。

6日,粟裕所在警衛隊奉命隨軍南下,擔任革命委員會和參謀團的警衛,並負責押運在南昌繳獲的大批武器彈藥。

他們每個人除自己的一支駁殼槍外,還背了兩支步槍、兩百多發子彈,再加上揹包、軍毯、水壺、飯盒、洋鎬、鐵鏟等物品,共有六七十斤重。另外,每班還抬一個大帳逢,每人還要照管一個挑著槍支的民夫。當時的民夫,不同於以後戰爭年代從根據地動員組織起來的民工,你一不留神,他就可能丟掉槍支、物品跑掉,扔下的這些東西戰士只好自己挑著。開始,粟裕還讓戰士們把扔下的槍支拾一拾,到後來大家就挑不動了。這樣,繳獲的武器彈藥在沿途丟了不少,粟裕看在眼裡,覺得十分可惜。

漫漫南征路。驕陽似火。

起義軍南征、正值南方盛夏季節,烈日當空,酷熱難當。部隊馬不停蹄地在烈日下南進,沿途多系山路,負重行軍,困難重重。部隊行軍經過的地方,由於受到反動軍閥造謠中傷、蠱惑人心的宣傳,說起義軍是共軍,實行共產共妻,農民紛紛逃離家園。因此,起義軍途中給養問題,並不像參謀團事先估計的那樣容易解決。

不僅給養困難,甚至飲水都十分困難。有時終日難得一口粥,渴得實在熬不住時只好喝田溝裡的汙水。汙水進肚後,便腹瀉不止,就連身體素質極好的粟裕也堅持不住,走起路來頭昏眼花,兩腿發軟。當時軍中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又嚴重缺乏,眾多的病員得不到治療,不少官兵就這樣病死在行軍路上。

嚴酷的鬥爭環境考驗著每一個人。真正的革命者,義無返顧地克服一切艱難困苦,奮勇直前。但也有一些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