囁嚅嚅,有些拘束。
“你們怎麼一下把兵力拉得這麼散?”陶勇問道。
“海安打得正熱鬧,貴軍一下於不見了,誰知你們到哪裡去了!各部向上報,消滅貴軍多少多少,算起來總有兩三萬。上面說:”蘇中共軍已經一敗塗地,主力一師、六師下海北逃‘,忙著要我們佔地方,說是’鞏固收復區‘。地方這麼大,兵就這麼多,一撒開可不就散了?!“
“我們這次過來,難道你們一點也沒有覺察?”
“情報失靈嘛。到處都是你們的解放區,群眾都替你們掩護陶勇笑了笑,又問:”你們佔李堡也有幾天了,怎麼這樣亂?“
“唉,國軍嘛!”這位將軍頗有感慨地說,“還不總是雜牌軍打頭陣。
廣東軍六十五師打過李堡走了,交給東北軍四十九師;接著我們新七旅劃給四十九師指揮,師部就趕快把自己的一○五旅往海安抽,叫我們川軍在外面擋頭陣。調來調去,亂七八糟。“
田從雲走後,陶勇把所談情況告訴粟裕,粟裕更堅定了戰勝國民黨反動派的信心。
由於一師對李保攻勢突然而猛烈,蔣軍交接防地的雙方一方剛剛拆除了電臺電話,另一方還沒來得及架設,雙方都無法向海安告急。
11日早上,蔣軍新七旅旅長黃伯光仍矇在鼓裡,率領二十一團向李堡進發。
粟裕立即抽兵佈設口袋。
中午,排著三路縱隊行進的敵軍鑽進了我軍布好的口袋。
我十八旅第五十四團當即迎頭痛擊,七縱隊第五十七團迅速斷其退路。
敵遭我突然打擊,混亂不堪。
這時,隱蔽在距公路七八百米處的五十二團一營,率先從中間出擊,兄弟部隊也從兩側一起衝殺上去,一顆顆發出巨響的手榴彈,一把把銀光閃閃的刺刀,一下子就把敵人的隊伍衝亂了,許多敵人還沒有來得及拉開槍栓就當了俘虜、慌亂中滾下河去的則活活給淹死了。
下午五時,我軍發起最後攻擊,不到三十分鐘,就把被我包圍並分割成數塊的敵人消滅乾淨。
李堡之戰,前後二十個小時,殲敵一個半旅,共九千餘人。
戰後,戰士手中的“漢陽造”、“大蓋子”換上了湯姆式、卡賓槍。士氣更加高漲。
李堡一成,使蘇中戰局發生新的變化。
蔣軍經連續四次打擊,被殲三萬餘人。在援兵未到之前,已無力組織全面進攻,因而被迫調整部署。
這時,淮南解放區已被蔣軍突破,陳毅從執行外線出擊的方針考慮,認為淮南在全域性上比蘇中更為重要,因而向中央建議調粟裕部西去,執行切斷律浦、隴海路,奪取徐州的戰略任務。
軍委和毛澤東同志對陳毅的建議,態度極為慎重,回覆陳毅:粟裕集團應否於此時調動,各有利害,待考慮再告。“
不日,中央軍委致電粟裕:“對蘇中目前即取防禦方針,由你率主力與陳軍長會合,集中力量開啟淮北局面;或出淮南,切斷蚌浦線,直接配合陳宋、劉鄧之作戰,這是一個方案”:“八月內在蘇中再打一仗,然後西移,這是又一方案”。
中央要求粟裕對以上兩案表態。
粟裕認真學習研究了戰爭以來中央軍委和新四軍軍部的有關指示,從戰爭全域性出發,結合當時實際,作了反覆的考慮,認為在近期內還是以在蘇中作戰為宜。他把自己的看法上報了軍委和毛澤東。毛澤東回電說:“所見很對,望利用蘇中各種有利條件,繼續在那裡作戰。如你們今後一個月內再打二三個勝仗,繼續殲敵二三個旅,則對整個戰局助益極大。”
陳毅也來電指示:“宜就地開展局面,不必忙於西調,軍委有此指示,望照辦。部隊宜爭取數日休息,再求新的機動,反較西調為更有力配合各方。”
粟裕決心集中兵力,在短期內完成軍委交給的任務。
對敵情的研究,粟裕發現,南通、如皋一線是蔣軍陣勢中暴露的側翼,兵力比較薄弱。駐守這一線的是新從上海調來的整編第二十一師和交警總隊。二十一師是川軍部隊,戰鬥力不強,交警總隊雖全部配備美械自動武器,但基本上沒有重武器,而且缺乏正規作戰經驗。
粟裕設想由南通、如皋開啟缺口,“鑽到敵人肚子裡去打”。這樣,可以威脅敵人後方基地,打亂敵人部署,造成殲敵良機。
8月20日晚,粟裕和譚震林率蘇中主力全部人馬十六個團三萬餘人向南開進,直插蔣軍側後。部隊在原是我解放區的“敵後”夜行軍,一路人熟地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