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2 / 4)

邊湊趣說:“廚下尚有酒餚,搬了出來,就可賞月了。”那時西軒早啟,晚宴初陳,李世民邀楊妃入席,真所謂:“酒為色媒,色為酒媒。”楊妃入席時,還有三分靦腆,及至酒過數巡,漸把羞澀撇在腦後,抬頭看著風流倜儻的儲君,英姿灑落,眉宇清揚,再回憶那齊王元吉,與李世民生本同胞,偏長得一俊一醜,大不相同,想到這裡,楊妃禁不住意馬心猿,竟把平生的七情六慾,一齊堆集攏來。李世民幾次溫存,她也不見不聞,彷彿痴了一般,惹得席旁侍女,都吃吃地暗笑,楊妃方才回過神來,不由得兩頰愈紅。李世民說:“夜已很深了,再喝一杯便撤席罷。”於是各斟一滿杯,彼此一飲而盡,以做兩人的交杯酒。侍女撤去殘餚,單剩兩人在床幃裡成就了好事。 隔了數日,唐高祖禪位於李世民,是為唐太宗。冊長孫氏為皇后。楊妃被納為妃嬪,日加寵眷。太宗嬖寵楊妃,便也捎帶著為死去的李元吉加封,追封為海陵郡王。後來長孫皇后去世,太宗欲把楊妃升入正宮,魏徵再三爭論,說陛下須為萬世家法,萬不可使失節婦人母儀天下,太宗只好死了這條心。新舊《唐書》后妃傳裡沒有楊妃的位置,只在敘述她生的兒子曹王明列傳裡捎帶提了一句。據《新唐書》:“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為後,魏徵諫曰:‘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乃止。貞觀二十一年,始王曹,累為都督、刺史。高宗詔出後巢王。永隆中,坐太子賢事,降王零陵,徙黔州。都督謝佑逼殺之,帝聞,悼甚,黔官吏皆坐免。”又《舊唐書》:“詔令繼巢剌王元吉後。”太宗將曹王明過繼給已死的齊王元吉當兒子,而且最後被地方官殺死,可能那時楊妃已經失寵。&nbsp&nbsp&nbsp&nbsp書包 網 87book。com 想看書來

唐太宗殺弟奪妻之謎(2)

至於楊妃最終的結局歷史沒有記載,大約不外是兩種:老死窗牖間,或者像武媚一樣出家為尼。&nbsp&nbsp&nbsp&nbsp

章懷太子被母后毒殺之謎(1)

李賢(653~684年),字明允,唐高宗之子,武則天所生。永徽六年(655年)封王,上元二年(675年)立為皇太子,受令監國。後與母親武則天生隙,於永隆元年(680年)被廢為庶人,徙巴州。武則天臨朝後,其被命自殺。陪葬乾陵,後冊贈章懷太子。 唐章懷太子李賢,字明允,武則天所生,唐高宗的第六個兒子。武則天親生了四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長子李弘為皇太子,性情仁厚,高宗欲禪位給他,李弘每次見到專權擅政,就旁敲側擊地加以勸諫,漸漸引起武則天的反感。已被貶入冷宮的蕭淑妃生有二女,一個是義陽公主,一個是宣城公主,此時也因母親得罪武則天被幽禁於掖庭,年齡都三十多了,也嫁不出去。李弘對她們十分憐憫,要娶為妻子。武氏大為怫意,不久便以藥酒毒死了李弘。 高宗又立二十二歲的次子李賢為皇太子。李賢也是武則天親生。他自幼“容止端雅”,小小年紀就已讀了《尚書》、《禮記》、《論語》等,過目不忘。曾受封為雍王,高宗對李賢也十分愛寵,因李弘已故,便令李賢繼立。李賢聰明好學,處事果斷,在士人中有一定聲望。讀過《後漢書》的人都知道有“章懷注”,注者正是李賢。李賢組織一批名儒註釋《後漢書》,儘管得到父皇的褒獎,但也引起母后的猜疑,因為《後漢書》載有後漢大權落入皇后和外戚之手的史事,帶有譏諷時政之嫌。 兩年後,高宗下詔改元為調露,與武則天巡幸東都洛陽,命李賢監國。原來武則天害死了皇后與蕭淑妃,心下也覺得很不安,在夜裡常見二人披髮瀝血,向她索命。於是武則天去洛陽,免得冤鬼糾纏。 李賢在長安監國,處事明審,然而明崇儼卻密告武則天說:“太子福薄,不堪繼體,惟英王貌類太宗,相王旦貌當大貴,兩子中擇立一人,方可無虞。”武則天十分信任明崇儼,只因李賢無過錯可指摘,只得勉強容忍。她屢次下書訓誡兒子,並讓人撰寫了《少陽政範》和《孝子傳》二書供李賢研習忠孝之道,還“數作書以責讓賢”。書中暗寓訓斥的意思。李賢本是個聰明人物,窺出奧妙,也懷疑母后別有用心,於是母子間生出許多嫌隙。 第二年,武則天的寵臣明崇儼在路上被強盜所殺,武則天懷疑由李賢主使,大索盜犯,數月沒有結果。李賢對母后的做法心懷失望,於是有些自暴自棄。他開始狎暱女色,放浪恣行。武則天召李賢至洛陽,派遣薛元超、裴炎、高智周三人去東宮搜查,三人竟在東宮查得皂甲數百具,又誘令趙道生訐告太子,硬把明崇儼被殺之案加在李賢身上。武則天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