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後人多偏袒劉漢,曹操尚不能免去白臉的指責,何況王莽。除《漢書》有一篇《王莽傳》外,其他嚴謹的史料已蕩然無存。《太平廣記》雲:“近共人讀書,與言及王莽形狀,有一俊士自許知史學,名價甚高,乃雲:‘王莽非直鴟目虎吻,亦紫色蛙聲。’”意思是王莽不只長著鷹眼虎嘴,而且紫色臉,聲似蛙叫。 魯迅先生曾說:平民大眾做奴才久了,連自己的利益和帝皇將相們的利益都分不清。指責王莽者對王莽最大的攻擊理由就是王莽當了皇帝。其實王莽篡漢不具備道德的是非,平心而論,把王莽擱在兩漢皇帝之間,也算得上一位有作為的賢君,只不過運氣差了一點。說王莽沽名取直很難成立,他未在位時因自己兒子殺了奴婢,要兒子抵命;當了皇帝后,其禁止買賣奴婢的法令對前期的行為最具有說服力。而且若王莽並沒有表面吃素菜,背後喝參湯,也沒有公開將錢財散發,暗底下又去搜刮回來,絕不會逃過東漢史臣的刀筆。即使東漢史學也沒有對王莽的清廉懷有異議。當時人把王莽當成聖人、周公來稱頌多是出於誠意,王莽把儒家經典中描述的古代社會當成了可以實現的目標。如果王莽稱帝前的作為只是為了篡權,為了給人看,那麼在他當了皇帝后完全可以為所欲為地耽於逸樂,所以“表裡不一”的評語王莽可以原璧奉還。王莽的所言所行,讓人徒覺可笑,但從王莽個人來說卻是真誠的,“侮食自矜,曲學阿世”非王莽的本質。若非要給王莽一句評價——愚昧的書呆子——應該比較合宜。&nbsp&nbsp&nbsp&

鄧太后擅權禍及九族之謎(1)

鄧太后(81~121年),即鄧綏。東漢和帝皇后。南洋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和帝死,她先後迎立殤帝、安帝,臨朝執政近二十年,其兄居要職,掌握大權。執政期間,崇尚寬簡,不事奢華。兼用外戚、宦官,尊理三公,又使其兄薦舉楊震等人。建光元年(121年)死。同年,安帝與宦官李閏合謀,誅滅鄧氏。 鄧綏是東漢護羌校尉鄧訓的女兒,前太傅高密侯鄧禹的孫女,她的母親陰氏是光烈皇后陰麗華的侄女。鄧綏五歲時已知書達禮。年邁的祖母對鄧綏很是鍾愛,一次親自為她剪髮,因年高目昏,剪刀誤傷到她的前額,血頓時就淌下來。鄧綏卻忍痛不說,坐在那裡一動不動,直到剪髮完畢,旁人見她額上流血,驚問她為何忍耐不說。鄧綏答說:“不是不知痛,實在因為太夫人是因為喜歡我才給我剪髮,如果喊痛,轉傷老人初意,所以只好隱忍!”五歲的幼女,就能體貼別人至此。鄧綏六歲時便能寫篆書,十二歲時可以背誦和講解《詩經》及《論語》,她經常提一些很難的問題請教兄長們,而諸兄長也答不出來。鄧綏志在典籍,不問當時女子應熟悉的居家之事。母親陰氏委婉地勸她說:“你不學女紅針黹,專心文學,難道想做女博士麼?”聰明的鄧綏體會母親的意思,於是白天學習女紅,夜裡讀典籍,家人戲稱她為“諸生”。父親鄧訓對她也另眼相看,事無大小,都聽聽她的意見。 鄧綏十三歲時,其父因病去世。當時漢和帝劉肇漸漸長大,到了大婚的年齡。後宮裡面已選入數人,其中前執金吾陰識的曾孫女入宮最早。陰識是漢光武帝皇后陰麗華的兄長,外戚陰家是東漢的名門望族。陰女年少聰慧,知書識字,善解人意,面貌也極為秀美動人,因此一選入掖庭,即被和帝寵幸,受封為貴人,永元八年再立為皇后。鄧綏與陰後同時入選,門閥不亞於陰家,姿色卻比陰後更美。但鄧綏因守喪而暫時不能入宮。 她日夜哭念父親,三年不吃鹽菜,以致姿容憔悴得別人都認不出。鄧綏曾幾次夢見自己用手捫天,還仰起頭,舐飲著青天上的石鍾|乳。醒後與家人說,家人都覺得奇怪,便問占夢者主何預兆,占夢者說上古時堯帝也曾夢見過登天,夏帝成湯也曾夢中仰頭吮天,這是帝王的吉夢。當他看見鄧綏的長相時,不由得極口誇獎,說那是成湯之相,吉不可言,只可惜是個女孩。家人聽說後,都私相慶賀,不過對外未敢明言。太傅鄧禹在世時,常自嘆說:“我統兵百萬,未曾妄殺一人,後世鄧氏家族必興!”鄧綏的叔父鄧陔也說:“我聽說活千人者,子孫有封,兄長鄧訓生前修石臼河,每年不知保全了多少河工的性命,天道若有知,鄧家陰德所積,必有後福。” 三年後守孝期滿,鄧綏除去了喪服,日常生活漸漸走向正軌。這時她十六歲,出落得越發明豔不可方物,她性格嫻靜,身材修長,肌膚若雪,秀骨姍姍,絕異於眾,見過她的人皆疑為仙女。宮中再一次將她選入,六千後宮粉黛,一時間被鄧綏比得失去了顏色。 和帝年輕好色,一見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