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目送她起身出去,拂袖入宮。 心中怏怏地回宮後,元帝命將待詔宮女圖取來細看,王昭君的畫像十分中僅得形似兩三分,還是草草描成,毫無生氣。接著又把已經召幸的宮人畫像一看,畫工精美,比本人要勝過幾分,始知畫工作弊。便命有司將畫王嬙容貌的這個畫工緝拿審訊。有司將長安畫工,一律傳訊,當場查出,此人是杜陵毛延壽,為後宮畫像時索賄不成的,都故意把花容玉貌,繪作泥塑木雕一般了無生氣的平庸女人。案既審定,毛延壽欺君不道,綁出斬首。 王嬙字昭君,是南郡秭歸人王穰的長女。王嬙入宮以後,照例須由畫工畫了容貌,呈上御覽,以備隨時召幸。毛延壽本是一名畫家,寫生最肖。只是生性貪鄙,屢次向宮女索賄,宮女都希望入宮見寵,大都傾囊相贈,毛延壽就從筆底上添出丰韻,能使醜易為西施、鄭旦的容顏。若沒有錢送他,便畫作嫫母、無鹽的醜陋相貌。只有王昭君家境寒素,更自恃美冠群芳,既無力賄賂,又生性奇傲未肯遷就,因此毛延壽刻意毀損。因此,幾年過去了,她仍是個待詔的宮女。後宮佳麗如雲,毛延壽多年這樣作弊,竟沒有人察覺。此時,王昭君只得攜了她的琵琶,跟著呼韓邪淒涼地走向漫天黃沙的塞外去了。 朝廷派出的衛護組成的隊伍,浩浩蕩蕩地經過長安大街,沿途萬人空巷,爭睹昭君風采;眼看如此風華絕代的美人,離開繁華的帝京,前往荒涼的胡地,陪伴一個垂垂老矣的匈奴單于,無不為之嗟嘆不已。從長安到匈奴,是一望無際的大漠。昭君想到元帝和她分別時候的情形,心中十分悽苦,倘若不被畫工作弊,一定得蒙寵幸。像她這般花容月貌,如在元帝身邊,豈不是日夜笙歌?她一邊走一邊暗自傷懷。塞外是個不毛之地,每年自春至冬,地上不生青草。王嬙一個人自思自嘆,自怨自艾,百無聊賴,無可解愁,只有在馬上抱著琵琶,彈《出塞曲》,藉以消遣。滿腔幽怨,無限感傷,混合著濃重的鄉愁與一絲絲的憧憬,聲聲令人肝腸寸斷。誰知天邊飛過的大雁,見她如花美貌,聽了悽婉的琴聲,居然撲撲地掉落在地上。這個便是“沉魚落雁”中“落雁”的典故。 出了雁門關,黃塵滾滾,牛羊遍地,無邊青草直到天際。王嬙到了匈奴之後,呼韓邪倒也待她很好,號為寧胡閼氏。然而胡笳悲鳴,飲腥食羶,使王昭君總是對故國充滿思念之情。逾歲生下一子,叫作伊屠牙斯。後來呼韓邪病死,長子雕陶莫皋嗣位,號為若鞮單于。那時王嬙尚是二十四歲的花樣年華,若鞮單于見王昭君華色未衰,復佔為妻室。她在匈奴已有數年,故國規矩,略知一二。胡人的習俗,父死可以娶母,她在若鞮登基的那一天問他:“你是胡人,我是漢女;你現在做了單于,我卻不知從胡還是從漢?”若鞮道:“本國風俗如此,自然應從胡俗。”若鞮即封王嬙為閼氏;一切待遇,倒也和去世單于一樣。後來昭君復生二女,長女為須卜居次,次女為當於居次。又過十餘年,昭君病逝。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四季都是青色,故時人呼為青冢。因她紅粉飄零,遠適異域,後人特為制了一曲,譜入樂府,名叫《昭君怨》。有人說是昭君出塞時在馬上自彈琵琶,編成此詞。&nbsp&nbsp&nbsp&nbsp

王昭君“倖免”漢元帝臨幸之謎(2)

王昭君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事蹟,在《漢書》、《後漢書》等正史中都有記載。然而,在長達六十餘年漢匈和親期間,眾多擔負“和親”重任的漢宗室公主無一在歷史上留下任何痕跡;與之形成對照的則是身份不如宗室公主尊貴的王昭君的事蹟卻均史有詳載,而且衍生了許多新的故事。究其原因,是昭君的低微身份格外引起一般民眾的同情與關切,加上各種民間文藝、野史小說的流傳,文人墨客也便多對她進行描述、吟詠、讚歎,使王昭君的事蹟廣為流傳。所以其離奇的遭遇,留給後世不少懸而未決的問題。 《漢書·匈奴傳》所載昭君和親事蹟尚屬簡單實錄,《後漢書·南匈奴傳》就已經增添了諸如“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于閼氏焉。”補充記載了昭君自動求行和元帝為昭君的美麗所動“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節。再至樂府詩人筆下,則出現了“圖畫失天真,容華坐誤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