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她規劃人生目標,從經濟上支援她走上康莊大道……”�
“你忙活來忙活去,知道霹靂想做什麼嗎?你設計的康莊大道她願意走嗎?”�
“為什麼不願走?她想要什麼?”�
“留學經商統統是你的願望,不是她的,你什麼都能給她,可她最想要的,獨獨沒給。”�
“她要什麼?”�
“關注。”�
“我沒給她關注?那我那麼辛苦是為誰呀?”�
“我說的關注是指感情,孩子不要你為她規劃人生,但要你關注她內心有什麼需求,為她做一萬件,不如把這件做好。忽略感情,給孩子什麼都沒法彌補,使多大勁都是繞彎子,她人生用你規劃嗎?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將來奔哪兒去幹什麼,孩子心裡比你有數,代替她做決定,就是越俎代庖,還‘風雨彩虹’?蠻擰!”�
楊爾被郎心平嶄新的“關注”概念衝擊,孩子的內心世界?那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前途又不是內心世界打拼出來的。作為母親,楊爾一向站在高瞻遠矚的視點,高舉高打,胸中只有大千世界,沒有兒女情長。照老太太意思,難不成本末倒置了?難不成所有父母以後放棄擅長的戰略家角色,改攻不擅長的子女好朋友?她的方法論被動搖根基。�
李博懷在反思教育方法、反思自身,他走到前妻前面:“媽的話讓我醍醐灌頂,我們對霹靂這幾年感情世界的確關注得太少,孩子十六歲就要獨自面對那麼多東西,再堅強也還是個孩子,她不依賴家,反而讓我們淡忘了身為父母,還有情感責任。”�
楊爾罕見地沒了主意:“那你說怎麼辦?”�
“要不我還是跟你回去住吧,孩子很少提要求,提一次就儘量滿足吧。”�
生日請求得到遲到的答覆,為時已晚,在最想要時沒得到,以後再得到就淪為雞肋,失去了當初得到的意義。在霹靂無法面對現實時,她就慣性從人們視野中消失,把自己扮成鴕鳥,現在她有了個比網咖、遊戲廳、酒店客房更好的隱居地兒,偶像家大門為她敞開,外加偶像仙人指路。何其相似乃爾的家庭和遭遇,雷蕾是加強版,霹靂是初級版,霹靂渴望從雷蕾那裡得到升級。�
雷蕾:“此路不通就算了,反正你嘗試過了,現在要做的是放下,再跟他們糾纏下去,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站著說話不腰疼,敢情你爸沒再婚。”�
“實話告訴你,為避免二十年後他老了砸在我手裡,我曾經大力推動過他再婚,他不結我也沒辦法,這老男人,將來肯定得我罩著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