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脆弱。
騷擾,偷襲,迂迴,逃竄,阻擊、放棄。趁清軍不注意啃上一口,然後利用地形熟悉的優勢快速遠遁。明軍使用的戰術類似流寇的作戰方式,翻來覆去,也就這麼幾招。
但偏偏夏國相拿這種流寇戰術沒辦法。從幾次小規模戰鬥上分析,該死的明軍至少把部隊分成了三十餘隊,每支隊伍的目的都是一個,拖延戰機。那些手腳極其麻利的少數民族士兵躲在林間、石後,向清軍投擲手榴彈,或者用拉繩地雷進行襲擊。
如果清軍停下來,派大隊人馬反擊,他們就快速鑽密林逃離,讓反擊者撲個空。如果清軍置之不理,他們就尋找機會,繼續襲擊,或者突然衝進清軍薄弱處或輜重隊中,燒殺一番,然後快速撤走。如果清軍分兵前進,他們就在路上用竹子和石頭壘起簡易的寨牆,挖上幾道壕溝,進行殺傷性阻擊。
那種簡陋到寒酸地步的寨牆,或許不住清軍幾次兇猛的衝鋒。可明軍總是利用寨牆,擋住清軍幾次進攻後,在寨牆破爛不堪時撤退。等清軍把最事一波進攻組織好,寨牆後的人往往早已消失不見了。
清軍紮營,明軍就派人劫營,卻連營門都不肯入,遠遠的發射火箭,敲鑼打鼓。
夏國相故意讓中軍和輜重隊間留下空隙,佈置好了圈套,等明軍來劫糧。結果,明軍依然是老一套,跑來幾十個人,扔幾顆手榴彈,放一把小火即撤,根本不想一戰而竟全功。讓守在陷阱外的清軍急得直跳。
三天三夜下來,清軍行進總計不到七十里。消滅明軍二百多人,自己卻承受了更大的損失,士兵們也疲憊、驚懼到了極點。
但是,當有人建議不顧一切,輕裝前進時,夏國相卻斷然予以否決。以隊伍目前的狀態,輕裝急行,剛好是去送死。一旦再有其他明軍於前方佈下埋伏,大軍就會面臨全軍覆沒的風險。
就糧於道已經不可能,沿途的百姓都被明軍教壞了,變成了刁民。大軍沒等殺到他們的家門口,村子裡就會燃起火光。百姓們燒了房子,藏了糧食,趕走了自家牲畜。就連水井,都會找石頭和泥土填死。
所以,夏國相只能步步為營,只能壓住心頭的厭倦感,跟明軍周旋。對出奇制勝的建議,他現在根本不想考慮。唯一抱著的希望是,憑藉軍隊人數上的優勢,把明軍不斷地向後壓,最後徹底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