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3 / 4)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樣樣稀鬆

一個輸光了的賭徒,是敢押手、押腳、押命的。但在不需要拼死一搏的時候,很少人會想冒險,多是採取一種穩中求勝的戰略。朱永興便是如此,此時已經不是剛入滇省時,需要他赤膊上陣,絕地求生。整個戰略已經鋪開,他倒是更需要時間來穩固,來發展。

不是一城一地得失為重,這只是在特定形勢下的無奈選擇。既然守得住。或者有守住的希望,誰會把自己佔領的地盤拱手於人?

隨著軍隊和物資的調動,朱永興對於滇東南的防守有了越來越強的信心。而要以法治國的架構建設也不需要他投入非常大的精力,手下的官員自會按照他的意圖和指示去工作,他只要在呈上來的檔案上修改、提示。便可以了。

其實最讓朱永興發愁的。依舊是錢糧,這倒與清軍所面臨的問題一樣。只是,當第一批鏡子製造出來之後。他知道一個巨大的聚寶盆已經抱到了懷裡。

在透明玻璃上貼錫箔,並利用水銀與錫的反應,在玻璃上形成一種錫汞化合物,便是最早期的制鏡工藝。為了這個工藝,威尼斯不惜用殺人和集中營式的管理來保密,法國人則不惜重金去收買制鏡工匠,而朱永興卻在兩三個月內指點工匠製造了出來,搶先了法國人五六年的時間。

五六年的時間,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暴利,意味著鉅額的財富。當朱永興看到第一批鏡子製造成功後,眼前便是晃動著炫目的黃白之光。雖然暫時要從西夷手中購買透明玻璃,雖然製造水銀鏡子費時,要整整花一個多月,才能使化學反應完成。但物以稀為貴。法國王后瑪麗結婚的時候,威尼斯國王也只是送了一面小小的玻璃鏡作為賀禮。這在當時卻要算是非常珍貴的禮物,價值高達十五萬法郎!

“給鏡子都鑲上精美的框,然後再做一批精緻美觀典雅的盒子。”朱永興指點著,為這批鏡子做最後的包裝處理。

沒辦法。透明玻璃購進時便大小不一,運輸途中又有磕碰損壞,只好按照最後的不同形狀進行加工,然後再用鏡框進行裝飾。而一個精美的包裝,無疑會更襯托出鏡子的珍貴。買櫝還珠的成語,便說明的包裝的重要性。

雖然還是不如鍍銀鏡子那麼光亮,但比銅鏡卻強之太多了。朱永興挑了幾塊比較大、比較好的鏡子,作為打出影響的廣告產品,立時便讓工匠們給其中的兩塊作框鑲嵌。送給誰,不用想也知道,自然是拿去討女人歡心的。

在和康熙同時代的法國,凡爾賽宮已經有了一個豪華的鏡廳,裡面十九面碩大的鏡子,對應著十九個寬敞的窗戶,光線從床外頭過來,又被鏡子反射回去,真是異彩紛呈。對比之下,中國連一塊透明的平板玻璃也造不出來,只能造不透明的琉璃,可見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在封建*阻礙壓迫下是如此落後!

可是在封建時代的中國也創造出無數的燦爛文化,這又如何解釋呢?怪封建制度嗎?好象也不盡然。在朱永興拿著兩個鏡子返回城中的時候,他不由得浮起了這樣的疑問。

中國科技的確有先進的一面,但是準確的說,中國的實用技術是先進的,科學特別是基礎科學不發達。原因或許在於中國科技發展是由政府推動,研發科技是一種政府行為。顯然,政府對能解決實際問題、創造經濟效益的實用技術感興趣,而對探索大自然的科學不感興趣。因為後者投資巨大,短時間內收效甚微。

就象現在,兵工廠和工坊製造的產品都是應急用的,為了應對戰爭和增強軍力、財力。連朱永興也不會建什麼實驗室,投入資金和人力,去搞見效慢的發明創造。而工匠們依靠的是傳授和經驗,沒有物理、化學的基礎,更不用說形成什麼理論,以便能夠更穩定地傳於後代。

這會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長期的教育、長期的投入,朱永興知道自己暫時是無能為力。形勢比人強,要想使科技發展有一個好的環境,有一個適合生長的沃土,就要打贏這場戰爭。否則,國家依然避免不了落後要捱打的命運。

或許,那個老外能幫些忙吧?朱永興騎在馬上,認真盤算著,想著如何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一六四六年,廣南阮氏和安南鄭氏一樣,覺得天主教可能對自己的統治產生威脅,取締了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亞歷山大?德?羅德被被控以死罪,最後被判處流放。這個羅德被驅逐出廣南國後,並沒有回國,而是在東南亞各國繼續遊說傳教。現在呢,羅德隨商船跑到了這裡,向朱永興請求在安南建教堂和傳教的權利。

宗教信仰這個東西,在朱永興看來,不過是對人的道德規範的約束,使人心中存有敬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