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做好物資籌措,助各位一臂之力好了。”
“有殿下籌措物資,我軍後顧無憂,此戰必勝矣。”
朱永興笑著點了點頭,將目光投注於佩戴著見習少尉肩章的兩個人身上。雖然兩人官職不高。卻是講武堂第一期畢業生,且是炮科畢業,正是軍中相當重視的人才。而且,這兩人也算是朱永興的學生,連馬寶都不敢輕視。
“佛朗機炮優勢在快,且比火槍、弓箭射程遠,對於打擊衝鋒之敵,可發揮應有之威力。”朱永興伸手點了點這兩個人。“陳道博、張南,對此,你二人可完全掌握否?”
“稟殿下。”二人沒想到朱永興還記得他們的名字,立時激動得站起,立正敬禮,對視了一眼,陳道博朗聲回答道:“佛朗機炮之射程、散射寬度都已有實驗資料,我等也實射過,可算是。算是基本掌握了。”
“可曾為諸位將軍演練,並加詳細說明?”朱永興問了一句,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後。搖頭笑道:“如此便錯了。諸位將軍不明新武器的特點。如何排兵佈陣,如何正確指揮,以達到最大威力?軍議已畢,不如現在就去演練一番,以炮聲為進取廣西賀。”
“殿下親自指導,實乃我等之幸。”汝陽王馬寶笑著起身。命陳道博、張南馬上去佈置準備,他則率領著眾將陪著朱永興來到外面,然後各人紛紛上馬,前往校場。
作為穿越者,朱永興極為重視火炮在戰爭中的作用。儘管有了轟天炮、天威炮。但兩者都屬於曲射的臼炮,缺乏直射火炮。而對於紅夷大炮這樣的笨重傢伙。朱永興又覺得隨軍行動不便,且不適野戰。
綜合射速、威力、便攜、仿造的難易程度等因素,朱永興最終選擇了佛朗機炮,而且是五百斤以下的中小型。以射速來講,嫻熟的炮手可以十秒一發;射程可達二百多米,彌補了火槍和弓箭的不足;發射霰彈,散佈寬度可達十幾米,可謂是剋制騎兵和密集步兵衝鋒的利器。
而且佛朗機炮不同於紅夷大炮等火炮,炮膛是全封閉的,製造難度很大。儘管佛朗機炮的子銃因為閉氣的原因,影響了射程,但卻使仿造變得容易。
配發到出征廣西明軍的佛朗機炮有十門,朱永興一共從海外進口了十三門,另外三門還留在兵工廠以供仿造的參考。每門佛朗機炮配七個子銃,重量四百多斤,為運輸和作戰,還專門打造了炮車。
炮車?當來到演練場地時,朱永興卻發現炮車已經被分解開,火炮正在準備發射,射程之內一群士兵在忙碌地佈置著木靶和草靶。
“把炮車重新組起來。”朱永興可不只是要進行火炮試射的,那個炮車的設計中有他的創意,要從頭講起,才能讓眾人曉得其中的妙用。
這也不怪朱永興,他前前後後已經在外面呆了快一個月,炮車造出來他也是第一次看到,根本沒有機會詳細解說其中的道理。
炮車周圍的木板被重新插好,正對前面的木板既厚且蒙著棉被和牛皮,中間一個拱形的豁口則是留給火炮射擊和觀察前方的,而且這個拱形缺口也可被另一塊象門似的木板擋住。令人不解的是,作為護盾的厚木板上還分佈著杯口粗細的圓孔。
朱永興帶著眾將先圍著炮車轉轉看看,然後笑著指揮幾個炮兵把炮車下的長矛取下,插進那些圓孔裡。
“原來還有偏廂車的功能,可結而為陣,阻擋敵人。”賀九義恍然笑道:“殿下巧思,末將佩服。”
朱永興聽恭維聽慣了,臉上微笑,又讓士兵將炮口擋住,和眾將站在炮車前,指點著說道:“在敵人看來,象是偏廂車,豈知其後有炮?待接近敵人後,把擋板一撤,火炮猛轟——”他轉頭向陳道博、張南詢問道:“現在的射速可達到多少?”
“回殿下,現在可達三息一發。”張南躬身答道。
古代的時間單位劃分得不細,通常到“刻”為止,朱永興便派人用沙漏將刻以下的時間單位劃分出來。一刻是三盞茶,一盞茶為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為十息,一息也就相當於後世的四五秒鐘。
十幾秒一發,雖然還不是歷史上的最快紀錄,但也算是非常高的射速了,而且還有進步的空間。
朱永興點了點頭,說了句“繼續努力”,便繼續解說這炮車的用處,“先以偏廂車之形示敵,待敵來攻時,將敵放至射程之內,然後數炮連發,敵必混亂,我軍便可趁機反衝;若敵結陣防守,我軍亦可推車緩進,作出衝陣的假象,近敵時亦猛轟之,敵陣一亂,便可趁勢衝殺。”
岷殿下真是夠陰險啊,馬寶等人嘴上恭維不止,心中卻不免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