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移民。而且吃水深的海船,進入長江便有些行動緩慢,調轉不靈,鄭成功攻打南京時便吃了這樣的虧。
朱永興知道自己有些心急了,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實力要一點一點的積攢。先是對付清軍,然後才是爪子越伸越長的西夷。
“說得有理,艦船可買,卻當以中型為主。”朱永興納諫如流,點頭稱是,“水淺處亦可航行,於目前所施戰術方是最為合適。”
楊彥迪為欽州人,海盜出身,原為謝昌手下,謝昌亡後,便“代領其眾,為暴欽廉之境,官兵莫敢誰何”。雖然出身不正,但卻有別於見利忘義的海盜蘇利之流,能夠在復興無望的情況下義不事清,寧肯率部投奔安南作前明遺民,成為湄公河三角洲的開發者,便是值得稱道的。
何況楊彥迪親來請罪,並把部下交給陳上川指揮,可見其心。朱永興威風使夠了,便又換上了溫柔的手段。
談至傍晚,朱永興叫來飯菜,與楊彥迪同桌進餐,以示恩遇。同時,他也敲定了楊彥迪部下老弱和親眷的安排,以及士兵的待遇。
被這又是威壓,又是禮遇的一番撮弄。本來便是來請罪的楊彥迪算是徹底服貼了。兵將的親眷得到妥善安置,從另一方面來講,又何嘗不是變相的人質。
朱永興最為擔心的便是楊彥迪部下有海盜遺風,不好管理。所以,他建立了南海艦隊,逐步把幾支海上武裝打亂重新編制,再派軍法司和宣教司人員進入部隊。該裁汰的裁汰。該補充的補充,慢慢地把南海艦隊牢牢控制在手中。
目前還時日尚短。但已經看到了效果。鄧耀和陳上川已經基本解決,楊彥迪看起來也沒有多大問題了。
對這三人只授予官銜顯然是不夠的,但朱永興現在還真拿不出更多的物質利益。不過,“透支”已經成了朱永興的習慣,通俗點講,就是給人希望,以此來作為激勵。楊彥迪看到了朱永興制定出來的俸祿制度,雖然還只是紙面上的,但也使他看到了日後飛黃騰達的機會。而更令楊彥迪感興趣的則是勳章和撫卹制度,畢竟手下有前途。部隊也好帶。
頒發獎章、勳章是軍隊的一項重要獎勵制度,對於激發官兵的上進心和榮譽感,鼓舞士氣,鞏固和提高部隊戰鬥力,具有重要作用。歷來受到各*隊的重視。
朱永興親自設計圖案,已經制造出了一批勳章,準備分發各戰區,授予前幾次作戰中的有功人員,相信這種新鮮東西會對明軍官兵造成了震憾。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兩句揭露了封建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將軍的戰功是千千萬萬人的生命換來的。
風漸起,吹皺秋水,也吹翻著歷史的畫冊。一頁又一頁地往前翻,白骨蔽野,血流成河,有多少功成名就的將軍不是踩著千萬士兵和百姓的屍體建立起來的?史冊上只有將軍的豐功偉績,那些流血犧牲、拋家棄子的普通士兵的又有誰能記得?
朱永興已經逐步在改變這些軍中陋習,從新兵參軍入伍時開始,資料便要求寫得儘可能詳細。如果犧牲,那就不是無名戰士,而是將被鐫刻在石碑上,存檔於宣教司,供奉於忠烈祠的鮮活人物。
紙上留名,這是一個軍士或百姓做夢也不敢想的事情,但現在正在慢慢變成現實。雖然趕不上青史垂跡,但能讓子孫後代感到自豪驕傲,為親人眷屬臉上增光,無疑比漠漠無聞地死於荒檄要好上千萬倍了。
善後和撫卹固然要消耗很大的財力、物力,但卻是近、現代軍隊所必須具有的。不能使將士心無旁鶩,又怎能煥發出更英勇的鬥志?靠搶掠和燒殺嗎,朱永興可不是要建立一支“獸軍”部隊。
楊彥迪在蒙自呆了兩天,朱永興與其長談了三回。不光是海戰的事情,他還把自己的想法和規劃講解給楊彥迪聽。
吾以誠待人,奈何人不以誠應?相對於文人那些彎彎繞的心思,朱永興倒是更喜歡武將的直爽。而且,只有透過接觸,透過言談,他才能更好地琢磨和把握楊彥迪的思維和習慣。
楊彥迪走了,黃進留下了。朱永興力爭把隱患控制在自己手中,讓黃進當個有名無兵的教官,應該是最保險的辦法。
雖然把楊彥迪打發走了,可朱永興又不得不面對另一個人,讓他頭痛不已、卻又不能輕易降罪的傢伙。
民間有潮州七賢之稱,官身則是禮、兵二部尚書,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郭之奇,實在是一個固執的忠臣。但如何對待,卻又得拿捏好分寸,輕了重了,都不適宜。
“殿下。”郭之奇並不看朱永興擰眉撫額的模樣,字正腔圓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