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當一面,這是信任的表現,劉玄初則稍遜了一籌,只能跟在吳三桂身邊。方光琛心裡清楚,吳三桂雖然嘴上說謹慎,但心裡對剿滅元江是很有自信的。而滇西才是他的擔心所在,所以才會把他安排到姚安。正處在大理與楚雄之間,進可增援大理,退可保昆明西面屏障楚雄。
“又要讓獻廷操勞了。”吳三桂慰勉了一句,長出了一口氣,說道:“如此,吾剿滅元江,可無憂矣!”
“王上英勇識略,區區元江,自可雷霆掃穴,一鼓盪平。”方光琛恭維了一句,又狡黠地笑道:“還有一件事情,或可使敵軍內亂,助王上一臂之力也。”
哦,吳三桂眼中閃過喜色,催促道:“獻廷,你快快說來。”
…………….
順寧(現鳳慶、昌寧一帶),本蒲蠻地,名慶甸,元泰年間始內附。明萬曆十三年,設慶甸土守禦所,二十六年置慶甸通判,三十年築慶甸城,設守禦土千戶。
九月二十三,朱永興與李定國率領的明軍已經開至順寧,離永昌不過兩日路程,正在進行短暫的休整,並等待白文選所部的訊息。
明清交兵,滇省的很多土司為保全本族,保全自身地位,清軍來則投誠降清,明軍來則報饋輸誠,無可奈何地做牆頭草。
對此,朱永興並不苛責,只要不與我為敵,這種名義上的投降對於夾縫中的土司來說,也是可以理解的。吳三桂尚能對叛而復降的土司不予深究,他豈能沒有更廣闊的胸襟。
景東土知府陶鬥、蒙化土知府左星海、順寧土知州猛遠、麗江土知府木懿等土司是在吳三桂追擊永曆及李定國時降清的,算是最早的一批。他們得到的待遇便是能夠繼續保有頭銜,繼續維護土司的統治。這樣的結果對於朱永興來說,也未嘗沒有益處。起碼這些土府土州暫時沒有清軍駐紮,土司不敢與明軍為敵,為了避免降清而帶來的麻煩,請罪報饋乃是應有之意。
與景東土知府陶鬥一樣,順寧土知州猛遠也是個識時務的人,眼見明軍勢大,又是宗室留守及名將李定國率領,立刻親自前來請罪,陳說降清的苦衷,說明自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苦盼大明王師久矣。
對於這些話,朱永興自然是姑且聽之。夾縫中生存,倒向勝利者的一方,這是人之常情,苛責追究,只能是把這些牆頭草徹底推向清廷,推到吳三桂一邊。雖然猛氏已經衰微,勢力大減,朱永興也是溫言撫慰,並不強索降罪。
順寧猛氏共有十三寨,卻分為三大部落,為猛猛、猛撒、猛緬。猛猛最強,共有萬人,但其地田少菁多,只能以射獵為業。所以,猛猛時常與猛撒和猛緬為難,衝突不斷。
土知州猛遠屬於猛緬部落,佔地雖廣,族人卻柔弱。明軍的到來,倒給了他解決內部糾紛的機會。朱永興制定頒佈的輸民授地的章程,無疑能使猛猛部田少人多的矛盾從根本上得以解決。
在猛遠的牽線遊說下,猛猛部決定遷徙至安南,在拜見朱永興後,也得到了朱永興的首肯。以邊民填安南,穩固基礎,這是朱永興的既定方針。而猛猛部為此願意助兵一千,也能使明軍的實力得到增長。
九月二十五,在得到白文選所部已經從打黑渡口渡過怒江,正向施甸攻擊前進的訊息後,朱永興和李定國率領明軍立刻結束休整,西進永昌。
明軍進入大侯長官司(雲縣)的時候,永昌的清軍便得到了訊息。此時負責鎮守永昌、順寧的清軍總兵是吳三桂的遼西舊將楊珅,張勇因病被替換,已至昆明休養。其實,這也是吳三桂掌握滇省軍隊的一個手段,或調或換,用親信將領逐步控制駐留滇省的甘陝綠營和湖廣綠營。
作為吳三桂的親信將領,楊珅對於主帥之前所下達的堅守城池的命令,當然要堅決地貫徹實行。儘管他也曾經有過出兵阻截的想法,但在惠仁渡活動的明軍牽制作用明顯。永昌駐軍,再加上週邊縣鎮的軍隊,加在一起也不過萬餘,守有餘而攻不足,讓楊珅徹底打消了冒險出擊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