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下距離,指著腳下對錢邦宸說道:“二百多米的距離,嗯,也就是六百多尺。炮用四十五度角,十斤的火藥彈。你看怎麼樣?對了,再挖道淺壕,這東西危險,點著火便躲進壕溝裡。”
錢邦宸肚裡那點東西都是朱永興教的,包括跳眼法測距,何為四十五度角等等。而且“轟天炮”只有兩個實驗資料,都是一個角度,只不過火藥彈的重量分為五斤和十斤。所以,他背得很熟,回憶了一下,便是連連點頭。
“等時間充裕了,得多做實驗,把各種資料都記錄下來,作為培養炮兵的教材。”朱永興心中嘆了口氣,在明軍中找出識字的都不容易,更不用說精通數學的了。也只能用這種笨方法,列出表格,然後死記硬背。
“轟天炮”的原理很簡單,也很早就製造出來了,但朱永興並沒有倉促作用,而是督促和指導工匠們做了很多的改進。
比如:為了減小空氣阻力,把火藥包捆紮成尖頭炮彈形;為了增加氣密性,火藥包的底部捆紮上圓形的硬木板,以契合炮筒;為了飛行穩定,又給“炮彈”加了四個木製尾冀;導火索也內建在炮彈內,減少碰擊滅火的可能;而由鐵匠手工打製的四十公分口徑的炮筒,又被加長加箍,使轟天炮更堅固,“炮彈”射出的彈道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