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興拿出幾頁檔案,推到龍吉祥等人面前,說道:“這是區域自治制度,你們仔細閱讀,若有疑問可向劉大人請教。這其中尚有可修改放寬的餘地,而且諸位若覺得不好,可照原來滇省舊制。但是,所授土地上的百姓則必須轉遷他處,由劉大人等官員負責安置。”
如果按照各土司原來的治理方法,無異於把很多安南百姓變成了農奴、半農奴,從先進走向落後,不引起動亂才怪。但實行郡縣制,顯然又不為眾土司所接受,就算勉強應了,也必然心生怨恨。
所以,朱永興才鼓搗出這個區域自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廢除了陳舊落後的土司制度中的人身依附關係,但又給了這些土司另外一些照顧。比如賦稅、官員任免、內部事務等,都有所放寬。
“吾總要儘量使諸位滿意。以答謝諸位襄助之功。”朱永興最後補充道:“照吾來看,實行區域自制也頗多益處,可使治下百姓安心生產,早日建設好地方。增加財富糧食;若依舊制,則民眾轉遷,白白損失了許多勞力,以及日後所要上交的賦稅。兩相比較,諸位好好權衡吧!”
……………
安沛城外的野戰,安南鄭氏拼湊出來的主力被消滅了九成以上,並且因為四處抽調,使得其他地方的守衛力量極度薄弱。所以,討伐安南的戰事對於明軍來說已經基本結束。在趁勝南下,攻佔了升龍的最後一道屏障越池之後。明軍派出少量部隊。開始配合土兵四下佔領兵力空虛的安南地方。
簽訂城下之盟。或者說是不平等條約,朱永興認為只是時間問題。對於封建帝王來說,如果不用擔心自己的決定遭到彈劾、否決。或者被下面的民眾推翻,那維護自己的統治便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一點不僅朱永興知道,西方殖民者也知道,所以會保留一個名義上的皇權或政府,或者用利益拉攏一些上層人物,以便更好地控制,更好地掠奪。因為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哪怕只是名義上的職位,哪怕國家喪失了主權和領土,這些人也很少會冒著殺身破家的危險去反抗。
在殖民地國家。這種現象幾乎都是類似的。印度的各土邦領主是這樣,安南的阮氏政權是這樣,清朝皇帝也是這樣。為了自身的苟延殘喘,寧肯喪權辱國,也絕不拼死抵抗,更有“寧予友邦,不贈家奴”、“ 保大清不保中國”、“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奇葩言論。
現在,這樣的事情正落在安南鄭氏的頭上。安沛大敗的訊息傳來,升龍的鄭府便亂成了一鍋粥,緊接著便是明軍趁勝南下,攻取河池。這下子,整個升龍都是人心大譁,混亂異常了。
“調南兵,調太原鎮兵,調各地守軍,徵精壯百姓,孤要率軍與敵再戰,孤要死守升龍,與城共存亡……”西定王鄭柞的咆哮聲在廳中迴盪,外面的侍衛一個個面色怪異,心中惶惶。
“王上息怒,息怒啊!”鄭府首席幕僚陳範隆已經白髮蒼蒼,這個時候也只有他這個曾經給鄭柞做過老師的老資歷能勸、敢勸了,老頭子淚流滿面,苦口婆心,“此誠危難之時,為安南社稷,為鄭氏族人,王上當慎重,當冷靜……”
看著老師滿臉悽愴,白髮落淚,鄭柞發洩得也差不多了,頹然坐在椅中,緩緩閉上眼睛,兩顆淚珠從眼角滾落。
“王上,老臣……”陳範隆飽讀詩書,也知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見鄭柞落淚,他也哽咽難抑,抹了把淚水,勉強穩住心神,陳範隆開始進言獻策,“王上且勿悲傷,明軍雖來勢洶洶,但尚有解決之道。可外患易退,內憂難消啊!”
鄭柞撫著額頭,長嘆一聲,這個道理他當然明白,高平莫氏、廣南阮氏,甚至被架空的黎氏皇族,哪個都是賊心不死,就等著鄭氏衰落,就會象惡狗一樣猛撲上來。
調南兵,那只是一句氣話,失去了壓制的阮氏不趁機北攻,那才見了鬼呢?調太原鎮兵,也是隨口一說,已經所剩不多的太原鎮兵能抵擋勢如破竹的明軍?再者,莫氏在高平、七溪、諒山已有異動,就等著這樣的機會吧?徵精壯百姓禦敵,那更是不靠譜的事情。七八萬大軍都被摧毀,倉促組織起的烏合之眾又有多大作用?
“難道只有納款求和這一條路可走嗎?”鄭柞哀嘆道。
陳範隆沉默了一下,說道:“明朝言必稱仁義,行必遵綱常禮教,若派出使者恭順請罪,攜禮奉迎,想必不會逼迫過甚。明軍若收兵,則莫、阮兩氏亦無可趁之機。”
“能夠如此容易嗎?”鄭柞很是懷疑,輕輕搖頭道:“看明軍窮攻猛打的勢頭,豈是能夠輕言退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