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未出茅蘆,先定三分天下。殿下未取江南,便已謀劃遼東。”白文選慨嘆道:“如此眼光,比武侯亦不遑多讓。”
“趙王謬讚了。”朱永興微微一笑,停頓了一下,說道:“趙王鎮守滇省,少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可莫要心中埋怨啊!實在是非趙王這樣的老將,難以讓孤放心啊!”
“殿下多慮了。”趙王白文選渾不在意地說道:“難得有安樂閒適的日子,此不正是我輩所想?殿下看我是不是胖了?至於建功立業,那是年輕人的事情,與他們爭個什麼。”
朱永興呵呵一笑,認真打量了下白文選,點頭道:“確是福態了。”
“胖是胖了點,那是心寬所致,這戰陣之事可未荒疏。”白文選接著說道:“殿下何時需要,我便何時領軍出征。嗯,我雖不爭功,可下面的兒郎們,這心可是熱切得緊呢!”
“恐怕趙王還要鎮守黔省些時日,待完全穩定地方後,才能征戰沙場。”朱永興也意識到如果吳部反正,也並不是短時間內便能整頓消化好的,將其調出貴州,由趙王白文選帶兵鎮守,家眷俱在,諒他們也不敢生變。
白文選深以為然,點頭答應,停頓了半晌,意有所指地說道:“殿下不急取江南,正是上策。既讓清軍深陷其中,又讓江南的迂腐文人能少聒噪些時日。只是要攻取金陵時,殿下可是一定要去,大張王旗,以鼓舞士氣、民心。古語有云:鍾阜龍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朱永興沉吟了一下,說道:“孤當親征金陵,以定江南之基。”
正說著話,外面有機要室隨行官員匆匆來報。情報局送來了加急密信,已經解密完畢,請朱永興親閱。
朱永興有些疑惑地看了神色有些不對的屬下一眼,接過密信看了起來,然後他的臉色鄭重起來,陷入深深的思索。
白文選不明所以。也不便多問,在旁安靜等待。
好半晌,朱永興突然釋然一笑,說道:“朱三太子啊,孤記得弘光時曾有過一個。後來卻聽說是滿清派來的間諜。這個呢,真假且不論,也不用如此緊張吧?”
“殿下不可輕視。”機要官員趕忙提醒道:“弘光時確有偽太子北來,朝廷官員也皆知其假冒,且無人提出異議。然有對福王繼位不滿者乘機興風作浪,散佈流言蜚語,掀起一片喧譁。朝廷越說是假,遠近越疑其真。一直鬧到朝廷覆亡。方告平息。”
朱永興想了想,說道:“若是真的呢?”
“弘光帝曾面諭群臣:‘有一稚子言是先帝東宮,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當撫養優恤,不令失所’。”機要官員很有才華,複述得一字不差。
朱永興微微一笑,說道:“便如此辦吧!先將其接來廣州,勿使清廷捕殺,或是以此作文章。若是真的。便由政府安排供養;若是假的,便治罪處罰。”
“殿下。”機要官員看了趙王白文選一眼。有些猶豫。
“趙王忠心無二,不必避諱。”朱永興擺了擺手。讓機要官員直說無妨。
“那韃虜佔領北京後,太子慈烺被其外祖父周奎獻於清廷,清廷藉口說太子是假冒,殺死了太子,並且把證明太子不是假冒的十餘人也全部殺死,而說太子是假冒的人都活了下來。”機要官員說道:“清廷每破獲朱三太子案,皆稱之為偽冒,然卻必殺之。”
朱永興想了想,搖頭道:“韃虜以異族入主中原,自然害怕民眾歸心明代皇子。而若殺真太子,又有悖於其一向所宣稱的善待明朝宗室,故皆稱為偽。然今形勢大不同,孤沒有擔憂之理。嗯,先把人帶到廣州,待孤回去後再作定奪。”
“屬下遵命。”機要官員有些不情願地告退而出。
“殿下,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更不可有婦人之仁。”白文選在旁委婉地勸道:“別有用心者尚在,要提防他們藉此興風作浪啊!”
朱永興輕輕嘆了口氣,說道:“此人無論是真是假,皆殺不得。當今皇上仍在,大位已定,一個只知東躲西藏,毫無反清復明之心的朱三太子豈能登大寶?況且,孤這個朝廷留守越俎代皰,豈不是授人以柄?嗯,孤若沒有此氣量,連烈皇親子亦容不下,日後又將如何對——”說著,朱永興伸手指了指南面,苦笑一聲,“孤雖未對晉王明言,但卻說過不向皇族揮刀。嗯,大概是這麼個意思,晉王自是心知。”
白文選想了想,也嘆息道:“殿下不易呀!這個朱三太子,不管真假,還是活著好。如殿下所言,其既無覬覦大寶之能,亦無反清復明之心。這麼多年只顧得躲藏,庸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