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2 / 4)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樣樣稀鬆

心中一凜。

“回殿下,末將豎旗反清一是孟喬芳猜忌,二來更是心向大明,恨滿清之暴虐。”賀珍小心翼翼地說道:“至於軍制改革,乃是朝廷統一事權之舉。自古軍政分離,也是常理。”

“有些言不由衷啊!”朱永興笑著擺了擺手,制止了賀珍的辯解,又伸手指著黨守素,說道:“興平侯黨守素,當年孔、尚、耿三逆兵進攻廣東和湘桂時,汝曾隨故列侯高必正率精銳兵馬到行在朝見聖上,提出兩項重要建議,其中一條是改變勳鎮割據的局面,財政收入和官員任命都應該由朝廷統一安排,以便集中有限的財力、兵力救亡圖存。孤沒記錯吧?”

“回殿下,確有此事。”黨守素遲疑了一下,說道:“故列侯與末將見掌握兵權的大臣們一味擁兵據地自重,以鄰為壑,沒有全域性打算。而當時形勢危急,故有此建議。”

“時過境遷。汝現在如何想?”朱永興輕輕一彈酒杯,發出一聲輕微的脆響,說道:“當時的忠貞營屢受刁難,缺糧少餉,處境困難。現在呢。夔東雖窮困荒僻,卻比當時情形強上甚多。”

“末將,末將仍持此議,未有改變。”黨守素聽出了朱永興的話外之音,猶豫了一下,拱手作答。

朱永興淡淡一笑。伸手逐一指點,將塔天寶、馬翔雲等人的經歷和功績說得清楚,自然是有刪有增,儘量不觸及他們的過錯。

“臨國公李來亨——”朱永興最後把目光集中在李來亨身上,連連點頭。讚賞之情溢於言表。

李來亨的一生主要光陰都是在與滿清作鬥爭中度過,茅麓山更成為大陸反清武裝的最後一次慘烈之戰。後雖兵敗身死,但誓不低頭,殺身成仁的民族氣節,足以映照日月!李來亨敗沒,中原再無寸土一民為明者,惟諸鄭屯海外,從此華夏淪落三百年。惜哉!

“汝很好,孤敬汝一杯。”朱永興沉吟了一下,舉杯示意。然後一飲而盡。

“謝殿下。”李來亨看出朱永興的讚賞,卻並不知道具體的原因。

一杯酒下肚,朱永興沉吟了半晌,緩緩開口說道:“孤出緬入滇之初,各部殘軍雖陸續集結,然軍心混亂。兵將心懷疑慮。孤一步一步走過來,到了如今這般形勢。所靠者何也?”

“是殿下英明神武,使兵將歸心。絕地崛起,不可阻擋。”荊國公王光興趕忙拱手恭維。

“嗯,孤倒是比別人聰明,比別人看得遠些。”朱永興笑著點了點頭,面色又沉靜下來,繼續說道:“但這還不完全。孤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待人以誠,言出必諾,方才使人心服。疑慮啊,可不僅僅是面對韃虜,勝負未知,還有這歷史問題。都是明軍,在孤的眼中本沒有什麼差別,只要還與滿清作戰,沒有屈膝投降,沒有傷民害民的武裝,孤一視同仁,心中是感激和佩服。但因為出身不同,包括你們,這心裡怕還是顧慮重重吧?”

朱永興停頓了下來,李來亨張了張嘴,想辯解一下,可還是沒有吭聲,等著朱永興繼續說下去。

“身病好治,心病難醫啊!”朱永興慨嘆了一聲,繼續說道:“孤心裡怎麼想,說出來也不令人信服,唯有以實際行動來證明。傷有養,死有恤,退役有安置,再有賞罰分明,公正無私,這才漸漸使西南明軍歸心。象晉王、趙王等,自身的榮華富貴是一方面,能令追隨的部下有個好歸宿,亦是他們的心願。你們呢,是否也有此盼望?”

“殿下英明。”李來亨拱了拱手,說道:“追隨我等的部下南征北戰,跋山涉水不下千里,能讓他們享安樂生活,確實是我等之願。至於榮華富貴,末將等倒不敢有太大奢望。”

“末將等也同臨國公一樣。”眾人紛紛附和。

“這話說得假了。”朱永興笑著指了一圈,調侃道:“所佔不過一縣,亦不甘心交與朝廷,太小家子氣啦!”

“殿下教訓得是。”馬翔雲笑道:“殿下志在天下,我等眼皮子確是淺了。”

“追根究底,還是你們對孤王不瞭解。”朱永興舉起杯,轉了一圈示意,輕抿了一小口,說道:“有些話呢不好說,但要不說明白了,這心結終是難解。‘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這是楊嗣昌說的吧?狗屁,這說的是人話嗎,一個兵部尚書,朝廷重臣,歷來以父母官自居,竟然要子民作安安餓殍?”

明末負責鎮壓張獻忠的楊嗣昌所作的《西江月》,劈頭便是“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這詩在明廷計程車人中還頗受好評,覺得說的很對。農民沒糧吃,便要在家安靜地餓死,怎麼能亂跑給政府添麻煩呢?還敢抗糧、抗稅,甚至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