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2 / 4)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樣樣稀鬆

然是以重文輕武所著稱,卻儘量降低關羽的地位,將其畫像從武聖廟中撤下,因為他認為關羽不配。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有名的不拿關羽當回事的皇帝,將其先前被追封的爵位全部拿掉,又回覆到漢壽亭侯而已。

而加封關羽最起勁的三個皇帝,一個是宋徽宗趙佶,一個是高宗趙構,另一個是明神宗趙翊鈞。趙佶一手策劃了靖康之恥,趙構為能偏安一隅而殺害了岳飛,朱翊鈞呢,好象是和大臣們賭氣,三十年不上朝。

當然,這三個皇帝是無道,卻不是糊塗,甚至可以說是聰明。他們做事雖即不利國也不利民,卻常常利已,也就是說能滿足他們的私慾。他們認識到抬高關羽地位對其統治的好處,而這一點,卻不是糊塗人能看出來的。

當一個人被馴化得認為一個一生只能靠匹夫之勇殺幾個敵人大將,而指揮戰鬥則錯誤不斷,最終兵敗身死的人為“武聖”的時候,那麼這個人也就沒有什麼智慧可言了。或者說其獨立思考能力已經被禁錮住了,這樣的人是極其容易統治的。

由此看來,當統治者的統治重心為對付外敵時,就需要姜尚這種治世之能臣,岳飛這種驍勇將帥。整個社會都以能夠培養髮現這樣的人才為國家的頭等大事。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就是這樣的時代。但當統治者認為外敵不足患,而將其統治重心轉移到防範內部人民身上時,就不希望看到德才兼備智勇雙全者出現。皇帝希望保持強悍的民風,關羽就被貶;皇帝強化對內統治、弱化人民時就提高關羽的地位。

等到了滿清,因為嶽王抗擊的是女真人的侵略,而女真人又是滿族人的祖先。所以。在清朝建立以後,有關岳飛的《說岳全傳》等小說被全面禁燬,滿清統治者開始全力拔高關羽的形象,以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識,並在官方給了武聖以明確的定義。

當然。對於姜子牙、關公、嶽王,朱永興都是景仰和欽佩的,但一個民族要提倡什麼,要更尊崇什麼樣的英雄,他在心中自然有所取捨。同時,這也是向中外表明一種政治態度,那就是絕不偏安,絕不議和。定要直搗黃龍,光復河山。說到底,這也是從政治層面來加以考慮。與或尊崇姜子牙,與或尊崇關公,或尊崇嶽王的那些皇帝差不多的目的。

將岳廟升格為“武廟”,與文廟並列,斥資整修;封嶽王為“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翊贊嶽聖大帝”,並鼓勵各地建岳廟。按時奉祀香火;下旨正式定嶽王為武聖,給予官方的承認……

然後——朱永興皺起了眉頭。沒錯。總理處否決了他的一個要求,或者說是暫時不同意。從總理處官員的角度來看。這是為了他好,但卻令朱永興感到不滿意。

皇上是不能受指責的,即便是惡德惡政不得人心,也通常會以“受到矇蔽”、“奸邪小人作祟”等等理由而得到辯護。或者是推出替罪羊,以某某“大奸臣”作擋箭牌。

冤殺嶽王的是秦檜,但最大的主謀和兇手是誰?當然是要偏安一隅、屈辱求和的高宗趙構。沒有他的首肯,秦檜沒權殺岳飛。如果公平而論,秦檜不過是迎和了趙構的想法,是他剷除主戰派的工具。

既然秦檜都在嶽王廟裡跪著,按朱永興的想法,把趙構也弄進去,算不得過分吧?什麼,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屁話,老子不做昏庸之主,還怕身後也有此下場嗎?如果真的昏庸了,那也是自作自受,活該如此。

其實呢,總理處的官員否決朱永興的決定,並不是認為趙構無辜,殘害忠良的千古罪名就應該扣在秦檜等人的頭上。在他們的思維裡,還是被千百年來至高無上的皇權所桎梏。“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岳飛是冤枉,但趙構只能說是犯了錯,被奸臣矇蔽,豈能被加罪而跪臣?

權利的崇拜和壓迫啊,黑白可以顛倒,真理可以臣服於權利的腳下。奸臣賊子固然可恨,但昏君也不可饒恕。

“趙構跪像必須立於嶽王廟,你們不執行,朕自己花錢找人去做。”朱永興面沉似水,少見地發了脾氣,“朕日後若成了昏君,便與趙構一樣,受人唾棄;若是明君,自然更不害怕有此先例。”

“萬歲——”查如龍遲疑了一下,無奈地說道:“萬歲英明神武,自是一代明君。”

“那你們還擔心什麼?”朱永興用手指重重點著檔案,“似這等昏君,置陷水火之萬民於不顧,只貪圖苟安作樂,還給他留什麼顏面?亞聖有言:‘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為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難道不對嗎?”

“這個——”查如龍苦笑,這話要是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