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連勝,人頭取悅(1 / 4)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樣樣稀鬆

自西晉至清末1600多年間,鍾祥(現荊門地區)一直為歷代郡、州、府治所。因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故里,明世宗生養髮跡於此,御賜縣名為“鍾祥”,取“鍾聚祥瑞”之意。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御置承天府,是當時全國三大名府(順天府——今北京、應天府——今南京、承天府——今鍾祥)之一,盛極一時,曾是江漢、湖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初期的攻擊有情報工作的助力,又是打清軍一個無備,討朔軍的進展可謂是順利。但在兵指鍾祥後,雖然行軍速度還是很快,可各部的連線卻緊密起來,遠端近程的斥候探馬往來偵察,謹慎之態顯露無遺。

越來越接近鍾祥,明軍的推進速度開始放緩,派出的探馬更是頻繁。直到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兩座縣鎮,卻依然沒有見到清軍的影子。不僅如此,衙門和府庫也是空空蕩蕩,官吏跑了個精光,東西也是寥寥無幾。

“放棄縣鎮,集兵死守府城?”劉體純等人有這種懷疑,卻不敢如此確定。

等到明軍挨家打聽,終於有親明的百姓偷偷指點,找到了一個躲藏在家中的縣衙小吏。從他口中,終於問出了究竟。

“這倒簡單了,攻破鍾祥,便全都有了,周圍州縣都搬空了,不去也罷,倒是免了分兵。”

這種議論一出,立時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贊同。此次出征,攻城掠地還不是主要目的,搶奪人口、物資以壯大自己,才是立足長遠的計劃。

“鍾祥城內的防守加強了,別處還可能有援兵趕來。”參謀長王有功依然是冷靜的分析,“光顧攻城是不行的,還要有打援阻援的部隊。”

“若是水路,武昌清軍可由漢水北上;若是陸路,只有荊州清軍可以最快到達。”劉體純命人鋪開地圖。和眾將開始商議。

“按時間算,荊州清軍應該尚未到達。”郝搖旗伸手粗略量了量,說道:“是先攻城,還是先打援。或者是邊攻城邊阻援?水路也要提防,如果兩處分兵的話,恐怕攻城力量不夠。”

“若是在鍾祥下游沉船設障,或許能拖延些時間。”楊來嘉作為臨時組建的水師統領,知道目前的力量難以作戰,便謹慎地提出阻遏的建議。

“這裡嗎?”王有功仔細看了看楊來嘉手指的漢水拐彎處,若有所思地說道:“如果我軍改變攻城方向呢——”他的手從鍾祥旁劃過,在鍾祥南面停住,“全軍集於此地,擋住荊州清軍的增援道路。又可與水師呼應,抵擋水上來敵。”

眾人陷入了沉思,都沒有對這個提議輕易表態。

“可行。”郝搖旗一拍大腿,說道:“全軍集結,若敵援軍至。可視情況阻擊或先殲滅之;若敵援軍不至,便全力攻城。此處江水拐彎狹窄,水師設障,陸軍架炮,亦可使其難以前進。”

如果依然按照從北向南的攻擊方向,不利則退,自然是風險最小。而破城也因為清軍援兵的不確定,而沒有多大把握;繞至鍾祥南面,徹底擋住了清軍援兵,全軍可分可合,可戰可阻,但若不利而退。顯然就不能那麼如意。

風險不小,但與鍾祥這塊大肥肉相比——劉體純思慮良久,在眾將咄咄的目光注視下,一咬牙,做了決定。

…………….

討朔軍的迂迴顯得很謹慎。但明軍將領們發現鍾祥守軍根本沒有出城襲擊的意圖,而且——

“城門堵死了?”劉體純很吃驚。

跪在眾將面前的是明軍斥候抓到的一個清兵,城門雖然堵死了,但守城的清軍不會去保守這個情況。他們在城外藏了些人和馬匹,可以向外通傳訊息,城內也可以派人縋城而出,將城內的情況向武昌和荊州報告。

再一次的確認過後,劉體純揮手令士兵押走俘虜,然後對著眾將笑了起來,“張長庚這個狗官,根本不知兵,卻瞎指揮。”

“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傢伙。”郝搖旗譏笑道:“嗯,應該還是讀過兵書的,可惜沒真正打過仗。會打仗的不會這麼幹,城門固然是兩軍爭奪的重點,但也有其用處。”

“如此一來,我軍便可放心挖掘坑道,而不必擔心敵人守城攻擊了,也不必擔心城中之敵與援軍夾擊了。”王有功冷笑一聲,說道:“這真是自陷死地,咱們給敵人留了生路,他們卻是一個也別想跑。”

…………

“總督大人難道不知堵住城門乃是錯誤之舉?”鍾祥守將很鬱悶地望著城外的明軍由謹慎變得有恃無恐,從城旁開過,在城南安營紮寨。

副將沒有多少作戰經驗,心中雖然覺得主將是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