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臨機而變(1 / 2)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樣樣稀鬆

計劃沒有變化快,特別是戰場上的變化,更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朱永興只是交代戰略,具體行動還要靠前線將領的“相機決斷”。

鄭軍登陸攻入閩西南,這多少出乎了明軍的預料,但在這變化的情況下,馬寶和吳三省一邊向朱永興發出急報,一邊派軍出梅州進攻閩省的龍巖。鄭軍雖然是為搶取陸上地盤而來,但對清軍的牽制卻是顯而易見的,馬寶等人當然不想放過這個有利的時機。

朱永興的謹慎他們知道是何原因,一個是滿蒙八旗的南下,一個便是彈藥稍嫌不足。東征以來攻城拔寨,彈藥消耗是大了很多,但還不至於讓火槍成為燒火棍。定裝彈藥不足,那便用散裝,火炮再少用一些,繼續打下去也儘夠支撐。而且,明軍的火槍裝備率太高,即便一半能夠開槍射擊,一半用刺刀當冷兵器使用,依然要超過目前以冷兵器為主的鄭軍和清軍。也就是說,裝備優勢還是是存在的,只不過彈藥的問題使其減少了一些,不能再象以前那樣毫無節制地開槍開炮了。

接到最新的訊息時,朱永興也感意外。鄭經這傢伙除了目光短淺外,打仗好象也不太行啊,怎麼突然就爆發了?

其實,這倒是朱永興有些輕視鄭軍的戰鬥力了。在南京戰役時,鄭軍擊敗過滿洲八旗,並圍困南京很長時間;在三藩之亂時,鄭軍與耿精忠的兵馬也進行過屢次交鋒,漳州、泉州、同安、海澄等重鎮都為鄭軍所得,使得耿精忠不得不重新審視鄭軍的實力,派人又送戰船,又送金銀,與鄭經言和。

而此時,鄭家尚未內訌,猛將不少。兵馬亦未削弱,趁虛展開攻勢,閩省清軍抵擋不住,倒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有些打亂了朱永興的謀劃。但抓住這樣的機會,朱永興對馬寶等將領的決定倒也並不反對。而身處後方的他也相機改變了物資調配的順序,暫緩長江水師的出動時間,暫緩廣州衛戍師的組建,催促兵工廠加快生產,催促澳門槍炮廠儘快交貨,以便將彈藥物資儘量向梅州方向傾斜。

直接攻掠閩省,或許能得到更好的結果。朱永興並不敢過於確定,但鄭家這個盟友的爆發,使明軍能夠與其並肩抗清。卻是他一直以來所希望的。

“光靠兵工廠和澳門槍炮廠恐怕還不夠,借鑑滇桂兩省的經驗,馬上向民間發訂單,還有硫磺、硝石、木炭的徵購令。”朱永興一系列措施採取之後,依然覺得不夠完全。又在新光復的廣東地區發動起了民眾。

戰爭的模式在朱永興的引導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武器裝備、戰略戰術外,發動儘可能多的百姓參與進來,則是一個獨有的特色,更是一個不斷擴大的優勢。紙筒彈殼、刺刀打製、軍裝被服、治傷藥物、乾糧製作、物資運輸等等,政府不斷地提出需求,使民間的產業得到了發展機會。也使百姓有了額外的收入。

錢不夠,便以賦稅優惠或田地相抵,朱永興很少用空頭支票去忽悠,始終以見得著的利益維持百姓參與國戰的熱情。只要你想,不管男女老幼,總有適合你的工作。且是有酬勞的工作。

戰爭是一種破壞,但在某些方面,卻對生產力也有著促進作用。巨大的輪船,帶魚雷的潛水艇,效能不斷進步的飛機。甚至把人類帶進核子時代。如果是和平年代,沒有戰爭那種迫切的需求的話,可能這些東西要晚相當一段時期才能面世。

當然,對於戰爭的看法從各方的角度來看也有所不同,要談絕對的利弊顯然是很困難的事情。但現在的明清戰爭卻不併只是侷限在戰場上,朱永興還在藉此盪滌著大明帝國的腐蝕和汙垢,使社會發展偏轉向歷史上更進步的道路。

而目前最受益的便是最早實施各項政策的滇省。在軍隊的強大需求下,在面向民間擴大訂單後,滇省的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已經不完全是單調的農耕經濟。由家庭到作坊,再到工廠;從軍裝被服、卷制彈筒、金創傷藥、造紙印刷……各行各業有頭腦的可不在少數。

而少數民族的性格和傳統,從當時的婦女來說,比漢族更開放、更大方,對走出家門的牴觸更少。所以,滇省的人員發動得最早,人數最多,也正在向規模化轉移。這或許便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善加引導便能水到渠成。

廣東雖然光復得晚,但人口數量卻遠超滇省,一旦發動起來,助力將是巨大的。

“諭令:授昆明萬松草堂孫毅安民爵,授海商陳洪發民爵,授——”朱永興突然停頓了下來,沉思一會兒,改口說道:“賞義民週二、馮四百畝良田,賜匾表彰。”

萬松草堂以救急散、丹、酊、膏成為軍隊藥品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